航天追梦激扬创新豪情

来源: 齐鲁晚报网
2024-06-27 17:01:09

  保持这份“一定能,一定行”的志气和勇气,就能更好解决“卡脖子”问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背的月球样品安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

  “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 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致电祝贺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强调“精心开展月球样品科学研究,接续实施好深空探测等航天重大工程,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向着航天强国目标勇毅前行,为探索宇宙奥秘、增进人类福祉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从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嫦娥家族”书写探月精彩篇章,从神舟五号完成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到建成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中国航天不断刷新追梦筑梦的高度。一次次发射令人振奋,一项项成就令人惊叹,回望中国航天走过的不寻常的征程,我们在感到自豪的同时,也收获科技创新的丰富启迪。

  中国航天在挑战中前行,在重压下突破,源于自立自强的信念。1970年,老一代航天人在工业基础薄弱、人才资源匮乏、设备设施落后等条件下,依靠自己,克服万难,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进入21世纪,我国探月工程启动。面对资料匮乏、经验不足的困难,嫦娥一号研制团队没有退缩。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为代表的科研人员,攻克了一系列难题,成功研制出全新航天器,让嫦娥一号交出精彩答卷。一代代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铸就了自立自强的精神底色。今天,无论条件如何变化,保持这份“一定能,一定行”的志气和勇气,就能更好解决“卡脖子”问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伟大事业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199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起步。30多年来,航天人直面重重挑战,埋头苦干,实现了一系列核心技术“零”的突破,推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天地往返技术、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独立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嫦娥四号登陆月背,建立月背与地面的通信很关键。科研人员创新性地提出地月之间搭建“鹊桥”通信方案,并解决了远距离中继通信链路等多项工程难题。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更多科技工作者争当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把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转化为自觉行动,就能以点滴实干汇聚成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强大合力。

  自主创新没有终点,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从大型火箭长征五号的研制成功,到长征十一号首次成功实施海上发射,我们运载火箭的能力越来越强;从“嫦娥”揽月到“天问”探火,再到“羲和”逐日,我们向更深更远的太空进发。航天人步履不停,将一个任务结束的终点,当作接续创新的起点,不断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科技创新,往往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突破。这要求我们保持耐力、定力,跑好科技创新“接力赛”,沿着创新的阶梯拾级而上,以科技创新的主动赢得国家发展的主动。

  航天精神力量深厚,对全民族、全社会具有持久的感召力和引领力。以航天追梦激扬创新豪情,我们既有闯关夺隘的意志,更有行则将至的信心。从航天追梦征程中汲取精神力量,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也将书写崭新篇章。

  戴兵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延宕、世界经济下行、地缘局势紧张、粮食能源债务多重危机叠加,导致南北差距拉大、复苏分化、发展断层、技术鸿沟等问题愈加突出。人类发展指数30年来连续两年下降,实现疫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重大挑战。

  2019年、2021年和2022年这3期,主题各有侧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主要涉及的问题有: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这些都是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直接相关的重大问题。

  正如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院长杨现民所说,教育数字化转型在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上大有可为。“基于互联网构建超大规模、高速畅通、规范有序的数字教育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实现师资、课程、场地等优质资源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持续有效流动,让每位学习者都平等享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与会专家认为,《范仲淹》在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密切勾连中书写范仲淹忠心报国的人生追求,在深刻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塑造范仲淹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体现了作者跨越历史来写人性的成熟的文学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既是一部“信史小说”,全面细致地书写了主人公的成长历史和他所处的历史时代,也是一部“心史小说”,多角度叙写了主人公及其周围人的生活史和活动史,也深入记叙了他们有血有肉、有笑有泪、有爱有恨的精神史和心灵史,更是一部“诗性小说”,注重在两难、多难的矛盾冲突中来描绘人物、描摹人性,把海量的、浩瀚的历史材料成功转化为小说的语言、小说的情节、小说的场面、小说的笔调,历史性和文学性俱佳。

  据此,政府通过了《2022—2030国家农业发展政策》,以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我们的首要政策目标是每年增加3%的增加值。在这方面,我们很高兴借此机会感谢中国农业农村部为协助柬埔寨制定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提供的技术援助。两国专家目前正在密切合作,使这一总体规划成为现实。预计杰出的中国专家将帮助柬埔寨制定总体规划,一方面提供农业发展的整体方案,重点推动研发;另一方面推动建立柬中进一步深化双边农业研发合作和伙伴关系的平台。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北京2月11日电 (谢雁冰 李京泽)“我很高兴同你实现‘三年之约’,在新春之际共同开启中柬命运共同体建设新时代。”2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柬埔寨首相洪森时说。

吴惠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