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十几万进大厂”?别让“付费内推”扰乱就业市场

来源: 中国小康网
2024-06-21 01:09:45

  高价“内推”服务的戏码,每年都在上演。有的机构公开宣传时只说提供简历修改、面试辅导等服务,要价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但客户按照提示添加卖家联系方式后,他们就会兜售“包过内推”等服务,要价非常高。

  “付费内推”并不靠谱。一者,现在互联网大厂招聘越来越规范,违规的“付费内推”基本没有可操作空间。二者,从媒体近年来的披露看,“名企实习”“包过内推”背后其实多是诈骗套路。在某知名投诉平台上,以“内推”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有不少求职者反映过“付费内推”的虚假宣传、消费欺诈等问题。

  “付费内推”乱象之所以长期存在,主要是因为一些不法机构利用了求职者的焦虑、迷茫心理。比如,炒作求职者与招聘者之间存在信息差和渠道差,事实上,有的机构讲授的内容与公共平台上的免费资源没什么差别,所谓的“内推渠道”也是一些网上的公开招聘信息和联系方式。

  “付费内推,十人九悲”,治理和打击此乱象必要而紧迫。今年5月,教育部部署各地各高校开展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帮助毕业生防范“黑中介”“招聘付费”等就业陷阱,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招聘欺诈、恶意解约、“培训贷”等违规违法行为。这样的行动是有效的。相关部门还要再多一些合力,为求职者营造放心的就业环境。

  企业强化内部管理,防范“内鬼”也至关重要。几年前,某互联网头部企业发布过一起反舞弊调查:多 名员工与中介合作招募实习生,员工负责安排虚假的远程实习,从中分利。对类似情况,相关企业应引起重视,举一反三,规避“付费内推”等违规行为出现的可能性。

  此外,用制度护航,为毕业生实习营造无忧环境也是公众的呼吁。当前高校学生面临的一大困境是急需实习机会以获得职业体验和毕业证明,这恰恰容易被某些商业机构利用。扭转此问题,需要在劳动保障、教师指导以及劳动报酬等方面建立并完善实习制度体系,而这需要相关部门、高校及企业共同发力。

  爷爷有高血压、糖尿病、肝硬化等一系列基础病。2022年2月份刚完成食道癌手术,从9月完成放疗后,正在接受一个月一次的免疫治疗。

<strong>  2023中国足球将迎七大赛事</strong>

  西班牙胡安卡洛斯国王大学教授费利佩·德瓦萨最关注新年贺词里中国在经济、社会和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他表示,中国继续保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航天科技事业发展成绩亮眼,中国减贫经验对世界各国都有重要借鉴意义。

  <strong>一些待遇会随最低工资提高而上涨</strong>

  在中国农历兔年到来之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李茜则将兔类6200万年的演化历史娓娓道来,为观众介绍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兔”起源于中国的安徽模鼠兔,带大家领略了中国的科学家在探索兔类的起源和演化的课题上给出的“中国答案”。

  <strong>——国际社会有望劝和促谈</strong>

杨佳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