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18.7米的西部首座220千伏地下变电站在蓉投运

来源: 证券之星
2024-06-30 21:08:17

  中新网成都6月29日电(刘忠俊 谢勇)6月29日,全国首创“电网建设+文物保护”模式、西部首座220千伏地下变电站——成都后子门220千伏变电站正式投运,成都市春熙路、宽窄巷子、文殊坊等重要区域供电能力大幅提升。

  据了解,成都后子门220千伏变电站是2024年成都电网迎峰度夏重点工程,也是成都三环内11年来投运的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该变电站位于成都天府广场东北侧,西接明蜀王府遗址,较同等规模常规变电站节约用地面积约50%。变电站新建3台主变,总容量72万千伏安,220千伏出线2回,110千伏出线12回,10千伏出线24回。

  成都天府广场附近新建一座220千伏地下变电站构想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但由于成都中心城区地面寻址极其困难,八易其址,最终确定站址位于天府广场东北侧的后子门片区。

  项目原计划2016年12月进场施工,因“成都中心”统一规划暂停。重启后又因站址开挖发现明蜀王府遗址,项目建设再次延后。2019年12月,文物保护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变电站才正式开建。

  变电站周边区域有汉代蜀郡官署、隋(唐、宋)摩诃池、五代宣华苑、明代蜀王府、清代贡院等重要历史遗迹,项目建设方和文物保护部门通力合作,变电站建设期间先将明蜀王府宫墙遗址文物保护性迁移。待变电站建成投运后,遗址将整体回迁至地下变电站之上,形成现代电力文化与古蜀文明遗迹有机融合、交相辉映的独特场景。

  项目建设过程中,创新性采用“电网建设+文物保护”模式,最终实现保障城市运行和延续古蜀记忆的共赢。“为克服成都平原特殊地理环境带来的地下水浮力,打了471根抗浮桩把变电站牢牢固定在地下,并采用新工艺将单台重达200吨的主变压器吊装至地下18.7米深处,选用体积更小的室内组合电器。”国网成都供电公司项目管理中心项目经理夏榆杭称,周边用电需求旺盛,已有15回10千伏线路接入,实现投运即发挥 作用。

  据悉,成都后子门220千伏变电站投运后,中心城区供电能力提升了75%,原有110千伏串供线路提升为2个220千伏变电站一主一备供电模式,城市核心区域有了可靠充足的能源保障。(完)

  近两年,王宏伟曾去某省调研,当地有8所高校成立了应急管理学院,这些高校多属技术类非重点院校。“他们主要培养的是基层安全监察员”。但在王宏伟看来,国内最缺少的是懂政策、会管理、能为政府相关部门做决策的应急管理人才,这应是相关高校最该培养的学生。

  2022年,尽管受到疫情反复、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飙升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步伐仍然不断加速。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1082.7万辆,同比增长63.4%。中国新能源汽车表现最为突出,产量达到705.8万辆,同比增长99.1%,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26.1%。

  在这个座谈会上,正是宋凯介绍了辽宁“三大球”振兴发展的思路和举措。高志丹当时表示,辽宁作为体育大省、体育人才强省,在为国家队培养输送人才、提供服务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三大球”训练管理中形成了“辽宁现象”,“辽宁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和国家队学习借鉴。

  七是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健全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建立权责清晰的接诉处置机制,加强监管,强化企业资质管理和指导监督。

  1986年,三星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发掘开始了。3个发掘区,53个探方,16个地层,1275平方米的勘探,让古蜀王国的发展轮廓呼之欲出。以发掘主持者林向、陈德安、陈显丹为代表的考古学家们认为,三星堆遗址可以为四川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夏、商、周五千年文明史的考古研究建立一个年代学体系,并成为古蜀文化断代分期的分水岭和试金石。

  如今在月亮湾畔的一条水渠旁,依然有一座农家院落,住着一户姓燕的人家。燕家祖上在光绪年间出过一位秀才,被乡邻称为燕师爷,靠着在县衙做事的俸禄在这处风水宝地置下了这份家业。

吴信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