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借助科技手段开展“四普”实地调查 摸清文物大省家底

来源: 北京商报
2024-06-27 01:50:06

  中新网太原4月17日电 (记者 胡健)山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1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该省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情况,今后一年普查工作将转入实地调查阶段,并将借助北斗卫星导航等先进技术手段,提升普查精准度。

  山西是中国的文物大省,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山西省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约占全国总量的7%,排名全国第四位。其中,古遗址13477处,古墓葬4298处,古建筑28027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6715,石窟寺及石刻1112处。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距今已17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状况发生较大变化。2023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决定从2023年11月起全面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程书林介绍,截至目前,山西省11个市和117个县(市、区)全部按照双组长建制成立了领导小组或工作专班,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从2024年5月1日起到2025年5月30日止,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将全面转入实地调查阶段,该阶段将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根据国家统一下发的普查底图、采集软件,结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信息和文物保护管理相关资料,开展实地调查。

  程书林介绍,此次普查范围是对“三普”认定、登记的53875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同时调查、认定 、登记“三普”尚未登记和2012年以来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并在复查、调查、认定、登记、公布文物的基础上,建立资源目录,汇总普查成果,建立大数据库。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将充分发挥省市两级文物部门专业技术指导和测绘部门专业技术支撑作用,由省里全覆盖重点审核旧石器古文化遗址、元代以前早期木结构古建筑、石窟寺及野外新发现石刻、文化景观等普查要求高、难度大的文物类型。

  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院总工程师胡文元介绍,此次文物普查中,将利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提升文物普查成果精准度。此外将利用无人机倾斜航摄、激光扫描等技术建立重点区域文物的精细化三维场景和三维模型,并融入实景三维山西建设中,体现测绘地理信息数据与文物数据资源高度融合。

  “我们还将利用三维时空数据库和前期普查成果制作普查测绘工作底图,提供文物普查基础数据。依托多源感知手段及监测体系,接入文物部门视频监控,建立文物保护利用动态化的监测与预警机制。利用数字孪生等技术手段,建立时序化的数字文物信息系统,真正使文物活起来。”胡文元说。

  关于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方面,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王小娟介绍,2024年至2026年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山西大学文物全科学生利用寒暑假,前后将有6个多月的时间,约480名文物全科学生参与到此项工作中。“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尽快融入实践,也可让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当地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的整体情况,有助于文物全科学生的快速成长。”王小娟说。(完)

  饮瓢水,品百姓甘苦;摸炕被,感乡亲冷暖;掀锅盖,知群众饥饱……对群众最浓的情,化成最重的承诺、最硬的措施、最大的投入,在中华大地铺展开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

  在意大利罗马,罗马华助中心和意大利青田同乡总会的成员们日前来到意大利慈善机构“圣艾智德团体”,捐赠了鞋子、帽子、袜子等2万件衣物,帮助生活困难的人们温暖过冬。

  记者:这三年人们经过很长时间跟病毒打交道,渐渐知道病毒发展到奥密克戎尤其发展到这个阶段的时候,也有一些观点说它就是个大感冒,可能对身体伤害不大,但是现实世界里面,好像让我们对这个病毒对它的判断要重新审慎地看到底是不是这样?

  2022年12月1日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02/58/18390659898689997834.jpg" alt="" />

  “国家越来越强大,我感到无比自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电气专业硕士研究生郑卓良说。

赖妙俐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