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案证监会发出清晰声音:普华永道中信建投等中介机构准备赔钱吧!

来源: 杭州网
2024-06-01 23:02:47

  来源: 国际投行研究报告

  昨天下班前,证监会发布了对恒大地产债券欺诈发行及信息披露违法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其中的内涵很深刻,上午学习了一下,写了一个学习感悟和大家共勉。

  1、其中对恒大地产和许家印的处罚已经麻木了,因为已经是死猪,大概率是个数字,记得上一次行政处罚的时候证监会处罚书里连许家印的详细地址都是“不详”。

  2、这份公告中最值得咀嚼的是“证监会正在推进对相关中介机构的调查”这句话,可能对整个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影响深远,此前,已经有耳语传闻说今后IPO等造假赔偿要由中介机构承担先行赔偿的责任,其实前任证监会领导早就说过申报即担责,只是大家都当耳边风。

  4、对中介机构严格管理就是对韭菜的支持。2001年美国安然财务造假,公司负责人被判刑24年,罚款4500万美元;中介机构安达信被判有罪和巨额罚金后,彻底破产;而作为投行的花旗/摩根大通被判向安然投资者赔偿20亿美元和22亿美元。

  5、在2015年的五洋债案中,中介机构德邦证券等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总计7.1亿元的总标的金额之下,二审判决承担100%连带责任的德邦证券先行赔付了大部分资金,但同等处罚的大信会计师事务所合计支付了4500万元后声称无力偿款,二审判决承担5%连带责任锦天城律所已支付3480万元基本完成履行义务,但承担10%连带责任的大公国际在支付150万元后亦声称已无能力偿款。

  6、德邦证券因五洋债案陷入泥潭,自己也不太好的大股东复星集团也回天无力只能忍痛割爱,4月26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德邦证券5%以上股权变更的行政许可申请已于日前获受理。而德邦证券在先行支付了赔偿款后起诉了其他几个机构,效果似乎不好,公开信息显示,德邦追偿案6月14日浙江高院开庭。而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当时好像还发了公开信,表示对赔付不服,但文化人是不行,后面还是直接赔了,但是,但是,看工商信息,最近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又有新增执行案件,说明这事还没完。

  7、除了恒大案、五洋债案,刚因为金灵通造假案被处罚的大华会计事务所现在正想办法“腾笼换鸟”“大号被封小号上线”。但假如大华所能逃过一劫,可能不仅仅小散不服,业内大部分机构也不服。就是前天,深圳证监局会计监督工作简讯披露2起会所审计案,追究下去发现都是大华所的陈年弊案(其中的大华所刘某2600万受贿被判刑6年半的事情,是凌通社花了一个晚上研究链接起来的,不过昨天一些媒体非但引用了结果还自我定义为“审计捐客”降低犯罪等级)。也就是说,大华所其实早就应该死了,此前为什么没有处罚?

  //

  证监会公告要点

  证监会依法对恒大地产债券欺诈发行及信息披露违法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恒大地产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罚款41.75亿元,对恒大地产时任董事长、实际控制人许家印处以顶格罚款4700万元并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证监会依法对恒大地产欺诈发行债券行为按照其所募集资金的20%进行处罚,对其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处以顶格罚款,为开展债券市场统一执法以来的最严尺度,既依法从重从严惩处财务造假,又充分考虑恒大地产债券规模及“保交房”攻坚战等全局性工作,坚持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相统一。同时,证监会正在推进对相关中介机构的调查。

  //

  恒大债涉及到中介机构6家

  公开资料显示,涉嫌欺诈发行的恒大地产债券中,“21恒大01”、“20恒大05”、“20恒大03”、“20恒大02”主承销商均为中信建投证券,“20恒大04”牵头主承销商为中信建投,海通证券、中山证券为联席主承销商。

  普华永道对恒大地产2019、2020年年报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中诚信国际作为受托资信评级机构,对5期债券及发行主体都给出了最高的AAA评级,发行人律师为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德邦证券追偿案6月14日浙江高院开庭

  这个是上诉的案子,此前2022年6月,德邦证券启动了对中介机构等和个人的追偿,比对浙江高院的被上诉人名单,似乎少了大信会所、大公国际、锦天城等几个机构。很可能是这些机构已经和解或者交钱了,而其他的个人没有。

  //

  锦天城新增执行案件

  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5月23日,锦天城被浙江省中级人民法院新增了860多万的执行案件,今年总的执行金额879.8586万。而历年新的执行总额为1.2亿。

  这些执行案应该五洋案的延续,是一个标的总额,根据此前的法院判决,锦天城承担5%的赔偿责任。

  不过,机构现在也已经开始对五洋案进行起诉,对于中介机构来说,可以说梦魇没有结束。

责任编辑:张恒星

  得知消息后,申军良愣了几秒钟,语无伦次地说:“走在路上15年,终于等到这一天了。但我也很担心,那些还没找到孩子的家长怎么办?”

  对此,我专门采访了知名区域经济专家,湖北省统计局原副局长叶青。他表示,“武汉一季度4.5%的增速,我觉得比较正常,不过现在的亮点还是不够多。”

  从研发投入总量看,2022年,中国研发经费(R&D)投入规模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1951亿元,占全部研发经费的比重为6.32%,相较十年前的4.8%,已是一个很大的提升,但仍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15%~25%的平均水平。王贻芳认为,中国基础研究的问题,一方面与总体的投入比例不足有关,更关键的症结在于,6.32%的经费也没有得到相对合理的分配,造成经费的使用效益不高。

  中国元首昨天在通话中再次强调,这实际上也是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他在国内外不同场合反复重申的一贯立场: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核心立场就是劝和促谈。对话谈判是唯一可行的出路。世界有目共睹的是,中国元首本人早就躬身入局,运筹帷幄,就危机相继提出了“四个应该”、“四个共同”和“三点思考”。鉴于昨天中国元首最新强调的“三个不会”,在全球舆论场上引发如此强烈的关注与回响,我个人认为,它和前面提到的“四个应该”、“四个共同”和“三点思考”也应一体并置,还包括在俄乌冲突一周年之际中方发布的十二点立场文件,共同构成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方案,是一整套大国立场与决策逻辑。俄乌危机延宕一年多,之所以至今没有平息迹象,不但直接冲突方死伤惨重,代价高昂,外溢影响与冲击也在持续扩散,尤其在能源与粮食市场,整个世界都在为此埋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来自外部世界的助推,隔岸观火置身事外的国家有之,拱火浇油加剧冲突的国家有之,趁机牟利大发战争财的国家更有之,美国不是有人公开鼓吹“不惜打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吗? 

  尽管伦敦的对华态度还远谈不上转向——克莱弗利的论述中依然不乏充满冷战思维的陈词滥调,但他也无意中点破了英国扭曲的极不健康的政治现实:“新冷战”令一些英国人满意,而对华合作受到批判。这些年正是这股逆流推着中英关系走入歧途,走到现在的困难境地。英国首相经历了走马灯式的轮替,在对华态度上却进行了好几轮强硬加码,对中英关系造成严重伤害。

  淄博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加强人才引进培育,计划推进“五年二十万大学生来淄创新创业计划”,引进高校毕业生4.3万人以上,新增省级以上重点工程人才专家60人以上,发放大学生创业担保贷款1亿元以上,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

曾佑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