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信息星进入近地轨道 将在太空中验证通信新技术

来源: 北青网
2024-06-02 13:23:45

中新网上海5月31日电(陈静 汪祯仪)31日,谷神星一号遥十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将极光星座01星、02星激光通信试验遥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成功。

其中,“极光星座01星”还有一个名字——复旦信息星,是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下文简称:信息学院)的冠名星。中国科学院院士、电磁波与遥感科学专家、信息学院教授金亚秋为之命名。

据介绍,复旦信 息星作为“极光星座”12颗卫星发射计划中的“01星”,在轨期间将重点探索星间激光通信和卫星光学遥感。到发稿时止,这颗满载新技术、新方案、新仪器设备和新材料的通信遥感“试验星”已到达535公里高度的近地轨道。在太空环境中,“极光星座01星”缓缓展开太阳能帆板,露出金亚秋设计的LOGO。遥测数据显示,各分系统状态良好。

接下来,两颗卫星迅速拉开彼此距离,建立稳定的激光通信链路,验证从300公里至4000公里不同星间距下宽带星间激光通信,测试星间业务数据的高速稳定传输。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复旦信息星的载荷和平台由金亚秋院士团队领衔的复旦大学上海市科委低轨卫星通信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教委低轨卫星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北京极光星通科技有限公司、航天八院805所下属埃依斯公司等联合研制。

“很多通信的新技术,终于有机会在太空中验证了!”复旦电磁波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俊文兴奋地表示,“在轨期间,复旦大学将联合极光星通团队开展星间激光通信链路测试和验证,构建激光通信在轨实验平台,开展在轨激光通信的先进信号处理研究。”

据了解,复旦信息星在太空中收集的实验数据将通过复旦大学江湾校区交叉二楼楼顶的卫星遥感数据接收站传回地面。这个5.4米口径的抛物面天线,能将卫星发射的数据信号有效接收、聚焦、传输至学院机房,供各实验团队进行后端信息处理,形成“卫星地面站—星间—星地—天地一体”数据闭环。

得益于低轨卫星高度与摄像头精度,目前的红外遥感已能够形成较高分辨率的地面图像,加以规范合理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将在森林火灾、自然灾害的预警重建,安全城市、智慧农业建设等智能场景应用中大放异彩。

据透露,复旦信息星的发射“只是一个序幕”,信息学院的下一颗技术试验星正在筹备中。(完)

  2022年10月17日,党的二十大召开第二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在的广西代表团,同大家一起讨论二十大报告。

  这几年,美国极化政治流行,否决政治成了通行规则,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界限分明。民主党212名议员都投给了本党候选人。而共和党议员要投给民主党人,也几乎不可能。

  健全体制机制,不断提升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水平——

  刘晟:肖毅要求林庆星把自己的企业伪装成一个大数据企业,掩盖林庆星这个企业实质上是一个“挖矿”企业。它只能造成环境污染,创造出来的财富,完全归林庆星个人所有,可以说不光它不是一个符合新发展理念的企业,反而正是违反了新发展理念。

  对此,阿根廷驻华大使牛望道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国的防疫和出入境政策调整“对整个拉美地区都非常重要”,这将不仅将重振该地区的旅游业,商务旅行和官方访问频次的增加也对中阿两国继续深化双边关系非常重要。

  徐仁彬带领公司进行商业模式升级创新,实行“游戏+”业务战略,让游戏在更广阔领域发挥积极效应。2022年,波克科技响应上海数字化转型政策推出“游戏+医疗”软件《快乐视界星球·视觉训练系统》,成为国内第一款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资格认证的游戏化AI医疗软件。

周紫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