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一期课,求职训练营哪能这么“割韭菜”

来源: 金羊网
2024-06-20 07:18:11

  “60天拿下一份满意工作”“专家3V1.真人代投递”“每周60分钟职业规划聊天”……最近,“陪跑求职训练营”在求职市场上悄悄兴起,引得毕业生趋之若鹜。

  据报道,近两年,“求职”成了一个赛道,不只各种求职机构纷纷冒头,不少个人博主转型求职市场,利用前期积攒的粉丝基础开始承接改简历、就业指导等项目,时机成熟后则仿照机构开设个人“求职训练营”。

  当前,又到毕业季,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尤其是一些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一些机构趁机推波助澜,煽动就业焦虑情绪,似乎“求职训练营”才是他们的“就业稻草”。

  而毕业生刚走入社会,求职经验欠缺,若能够接受专业的就业指导,对其就业或有帮助。但据报道,当前求职市场上的“求职训练营”良莠不齐。一些毕业生本是为了避免求职走弯路选择“求职训练营”,不想没踏入职场,却先掉进了“就业陷阱”。

  比如,一些“求职训练营”老师本身就是“离职博主”,可谓“一群失业的人指导求职的人怎么找工作”;还有的机构甚至开出10万元一期课程的天价。

  针对“求职训练营”乱象,求职人员要增强防范意识,不要盲目听信商家忽悠。如选择“求职训练营”,也要先查看对方是否具备相应资质,与对方签订合同,避免被坑骗。

  高校和相关部门也要看到,“求职训练营”火爆背后是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旺盛需求。高校需重视就业指导,打造专业化师资队伍,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服务。

  监管部门和平台,则需加强对“求职训练营”等机构的监管力度,不能纵容其通过虚假宣传等方式侵犯消费者权益。同时,要对相关不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加大违法成本,遏制部分商家非法牟利的冲动。

  总之,“求职训练营”不能成了“割韭菜营”。规范求职市场,更好保护求职者的合法权益,也才能促进行业长远发展。

  □戴先 任(职员)

责任编辑:李桐

  在日内瓦,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与巴基斯坦、沙特、泰国等70多个国家常驻日内瓦代表团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联合会、联合国训研所等国际组织欢聚一堂,共庆新春佳节。

  “大家辛苦工作,现在吃饭连新鲜蔬菜都保证不了,这可不行!”宋长春想到了办法,“不如我们自己来种植蔬菜吧。”

  <strong>节日市场货丰价稳、安全有序</strong>

  浏阳市南大烟花制作有限公司是较早研发生产“加特林”的企业。如今,这家企业已将其改进到第三代,加装了防尘罩,燃放体验越来越好。

  “人勤春来早。”倪建军表示,多重因素将推动中国经济恢复强劲增长,其中一大重要原因是政府积极出台措施,激发市场活力,提振消费者信心。从世界各国经验看,疫情防控措施调整后,消费热情将很快回归。而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动能对中国经济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27/513112569.jpg" alt="" />

李雅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