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籍教师甘肃“鲜事多”:生命故事为媒 情牵两岸搭桥梁

来源: 秀目传媒
2024-07-01 00:57:26

  中新网兰州11月19日电 (记者 丁思 高莹)土炕、大雪、手工拉制的牛肉面、重走古丝路的奇妙……台湾教师张继元在甘肃高校三尺讲台执教近5年,这些在陇原大地邂逅的“新鲜事”,丰盈着他个人的生命故事,成为连接两岸的情感纽带,他也成为促进两岸心理学交流发展的桥梁。

  出生于台湾高雄农村的张继元,凭借优异成绩,19岁考入台湾辅仁大学。“那时候的青春可以称之为‘悬宕的日子’,还不太确定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直到遇见作家刘墉及其儿子的作品,遇上心理学。”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师张继元近日接受中新社中新网记者专访,分享其在甘肃的生命故事历程。

  结缘:从北京到兰州

  位于甘肃兰州的西北师范大学,发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它的创办开启了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先河,同时也成为中国心理学教育的开端。1986年,该校开始招收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几所招收心理学研究生和本科生的高校之一。

  2008年,两岸学术交流日渐频繁,作为台湾辅仁大学第一批赴大陆高校交流的学生,张继元依旧记得第一次走入中国人民大学的兴奋。

  “我们以前都只能在书本上,或者电视上看到大陆的模样,第一次这样面对面和大陆同学互动,让我感觉很亲切。”张继元说,“参访期间,我还专程去爬长城,走进故宫、颐和园、北京辅仁大学校址,重新探访这些地方,都让我有一种生命历史流通的感觉,我们彼此间有着诸多相似性。”

  21世纪初,台湾辅仁大学心理学专业发展迅速,心理传记学、叙事心理学、心理学质性研究走在学术前沿。两岸学术交流不断升温,在其后的十年间,继续在辅仁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张继元,跟随老师走入大陆多所高校进行访学交流。

  彼时的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迎来快速发展的时代。2003年,该校开始招收基础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并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2006年,招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研究生;2012年6月,该校心理学院成立,并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合作,与国内外高校开展系列合作研究。

  交流期间,张继元结识了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舒跃育教授,两人在心理学研究方面的诸多想法不谋而合,合作翻译书籍《青年路德》,成为学术上的挚友。

  老朋友向张继元发出邀请,“要不要来大西北看看?”“就这样,我来了。”2019年,张继元成为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讲师。

  回忆起过往,作为心理学教师,张继元会将周遭发生的事情“联结”起来,冥冥之中各种事物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络。

  “北京辅仁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这几所学校之间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感,也将两岸师生紧紧相连,我的生命也从此和两地有了牵连。”张继元说。

  角色:老师 咨询师 朋友

  老师、督导、朋友、心理咨询师……是张继元在学校的多重角色,每日9时到办公室,一般会工作至23时。“虽然有些辛苦,但我很享受目前的工作状态,我在慢慢找寻‘人活着要做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他说。

  张继元的研究方向为心理传记学、叙事心理学、质性心理学、叙事心理谘商、辅仁心理学、心理健康学。教学方法上,他将台湾地区高校中的“生命故事教学法”引入大陆课堂,以课本知识、艺术作品、电影小说等为媒介,进行个体生命体验和交流 。

  “我认同将学习的主体放回到学生身上,学生不再只是头脑上的知识学习,同时也在做生命上的探讨,教学过程中,也是师生之间生命的交流。”张继元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生命的价值,希望每个人都可以信任班级的课程氛围,交换彼此的意见和价值;只有了解自己,敏锐洞察到个体生命背后的故事,才能去读懂个案背后的时代和文化意义。

  课后的张继元,是师生口中“温柔的、感性的、有耐心的张老师”,是学生心中信任的“情绪调节师”,是会用陪伴“托住正在经历困难的你”,也是朋友周末相约爬山郊游的“好搭子”。

  惊喜:土炕 下雪 牛肉面

  在台湾农村长大的张继元,对生活节奏稍缓的甘肃多了一份亲近感。地形地貌迥异的甘肃,让在这里生活近5年的他,依旧会邂逅许多惊喜。

  受邀参加学生在甘肃庆阳老家的婚礼,第一次看到了窑洞里的“炕”,张继元激动得半宿没睡觉。

  “我就在炕上看上看下,摸摸看看,观察它是怎么生火的,是怎么留有余温的,还有睡炕之后,身上留有的那个独特味道,都让我觉得很有趣。”张继元说,“这让我想到了电影《我的父亲母亲》,那是我在台湾第一次通过电影知晓了‘炕’,如今很真切地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这也让我更加明白大陆北方民众的生活习性、性格特点等等。”

  立冬过后,张继元开始盼望下雪。

  回忆起第一次在兰州初遇大雪的情景,他笑着说,“我第一次看见这么大的雪,大片大片的,堆在地上厚厚的,踩上去软软的,我一个人在黄河边来来回回走了3个多小时,很奇妙的感觉。”

  让他惊喜的,还有兰州的美食,手工拉制的牛肉面,他任性地从毛细吃到了大宽,体验了兰州牛肉面所有面型;爽口麻辣的火锅,也是他的心头爱。

  未来:情牵两地搭桥梁

  提及在甘肃的点滴,张继元总是会联想到台湾,台湾的天气、美食、师友、家人等等。“你看,我们总是彼此连接着的。”他说。

  为促进两岸心理学交流与发展,作为专职教师的他,也发挥着桥梁的作用。曾任台湾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会第一届秘书长的张继元,在大陆积极参与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质性研究专业委员会相关学术活动,通过协助举办论坛、邀请两岸心理学专家访学、线上公开课研讨等多种形式,促进两地学术交流。

  寒暑假,他会回到台湾,向家人朋友介绍在甘肃的美好与惊喜,邀请他们来大陆走走看看。

  此心安处是吾乡,待君花底共风光。

  “兰州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甘肃还有很多我未曾前往和探索的地方,我想等待我的家人、师友,在某个时候,同享美好的时刻。”张继元如是说。(完)

  白天,“黄河大集”人头攒动,春联、糖果、虎头鞋等年货应有尽有,玉兔、锦鲤、牡丹等各式花馍活灵活现,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夜晚,园林景区灯火辉煌,兔年贺春、福兔擂鼓等主题灯组流光溢彩,京剧、竹马、高跷、木板大鼓等非遗民俗展演引人入胜。这个春节,京杭大运河畔的古城山东临清市热闹非凡。市民刘鑫感慨:“人间烟火气,最是暖人心,新一年必将欢乐祥和、红红火火!”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抖擞精神,齐心协力加油干,奋力实现新征程的良好开局,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人才培养是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关键。《规划》明确指出将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积极补充遗产保护、历史研究、规划建设、文化创意、信息化等各相关领域专业人才,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及管理团队。

  在南京市六合区,各村志愿者通过电子大屏、健康宣传栏、移动宣传车,以及分布在街头巷尾、村居田头的516个大喇叭,提醒大家科学看待疫情、主动接种疫苗、保持卫生习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把健康讲座和义诊开到村民身边,普及科学防疫知识,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引导大家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下一步,我们还将适时邀请市、县、镇医院的科普专家来村里讲课,将‘健康夜校’常态化,切实当好父老乡亲健康的守护人。”郝有战信心十足地说。

  <strong>一年之后,焕然一新</strong>

张康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