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部分医院试点“全院一张床”管理新模式,“共享床位”如何破局患者住院“最后一公里”?

来源: 一点资讯
2024-06-28 05:45:02

  今年3月,《北京市2024年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方案》印发,首次正式提出,今年将以市属三级医院为重点,启动试点“全院一张床”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医院对住院床位统一管理,确保有限的床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缓解患者“住院难”。所谓“全院一张床”,就是医院哪个科室有床,患者就住哪里,让医生跟着患者跑,各科室床位成为“流动”的共享资源。便捷患者就医的同时,也给医生看诊和护士护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新的管理模式下,“共享床位”如何破局患者住院“最后一公里”?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目前共有1079张床位,在保证妇产科、儿科、ICU等特殊科室床位的基础上,将855张普通床位全部纳入调度平台。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行政总助聂广孟表示,探索“全院一张床”的初衷就是把开放的床位使用效率最大化。

  聂广孟说:“开院初期,我们医院虽然有1000(多)张床位的编制,但是不会一起开放。先(开)200张,再往上增加到300、400、500张。在这种开放过程中,全院的床位统一管理,可以把开放的床位使用率一直保持在接近满床的状态。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节约医疗资源,现有的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化。”

  实际上,清华长庚医院推行“全院一张床”的管理模式,已有10年时间。聂广孟说,2019年时,满床率达到了百分之百,给医院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重点和难点都在如何更精细、合理地筛选住院患者。

  聂广孟说:“原来只要把床塞满就可以,现在我们要塞得更加符合三级公立医院的定位,怎么把这种应该收到三级医院的病人收进来。急危重症的病人会优先收治,避免急诊压床。就算这样,急诊也是经常满床状态,但是我们能保证急诊的病人只要开了住院单,当天或第二天上午就能把他(病人)收到病房去,这些指标就给他设一个限度。这些患者里面还有一部分是需要收治,但是可能他等床时间特别长,我们也会优先考虑进去,保证符合收治条件的病人应收尽收。”

  清华长庚医院由医疗事务处统筹协调全院的普通床位,基层主管杨小燕正在电脑前熟练地调配床位,每天下班前,他们都要在系统里检查是否有床位空出来。

  杨小燕说:“举个例子,13A病区有明天出院的,我会从列表里去看科室等候预住院时间是明天的患者,来匹配他的床位。但是我收病人之前还要跟科室进行沟通,虽然床位是归我们安排,但是在收治患者上还是不干涉临床,要跟临床沟通优先收谁。”

  医院医疗事务处科长张燕表示,住不进来的患者容易焦虑,在分配床位的同时,他们会对这些患者进行充分的告知,尽可能及时给患者反馈。

  张燕说:“患者只要问我们,(我们)就会给他一个大概的区间,他如果住不进来,我们还会在临近的时候和科里反馈患者着急入院,我们就肯定会再反馈,让患者不焦虑。”

  张燕坦言,患者的体验越好,其实对医护工作的要求就越高。医院试点“全院一张床”,他们都经过“阵痛”。

  张燕说:“这一个病区里住的不一定是哪个科,但是大家好像都很熟悉这里,因为护士其实不是那种你不是我们科的病人,他们没有(不管),所有来这儿都是我护士的病人。包括医生也习惯性一早看病人住在哪儿,设置一个动线,就开始查(房)。”

  聂广孟补充,“共享床位”调配遵循着“专科相近、楼层相近”的原则,让医生以最合理的动线来保证医疗质量。

  聂广孟表示:“我们的临床科室都不固定,铁打的营盘,这个营盘是护理的营盘,医生实际上跟着患者走,患者在哪医生就去哪。当然我们也有一个顺位区,比如就近收治,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是他的病区,这些病人大多数都在这个病区里。可能其他的我们就给他走一些相近的楼层,或者相近的科室进行收治,既能保证医疗质量,又能使医生能够尽量短的动线给患者提供服务。”

  12A病区的副护理长姚洁林在医院工作8年,经历了“全院一张床”试点以来的变化。

  姚洁林说:“我来长庚(医院)之后,经历了一个病区跨科室、跨专业去收其他的患者的过程。虽然对我们护士来说确实是一种挑战,但是对于患者来说是获益的。跨专业、跨疾病种类初期还是挺难的。首先从科室上我们会组织很多疾病学习的培训,每年会有各职级的在职教育训练,培训会加入外科相关疾病的学习,查房上也会把外科相关疾病的种类纳入进去。(医院)有一个标准流程,护士遇到问题,常规很熟练地就会按照这个标准去处理病人。”

  聂广孟透露,今年年底前,清华长庚医院二期将会投入使用,届时将增设部分“共享床位”,进一步最大化医院床位使用效率。

  聂广孟说:“未来应该更加有利于符合三级公立医院要求的病人得到尽快的收治。同时,我们在推二期的过程中,也在加快医联体建设步伐,在推动周边的医院保持同质化的医疗。周边我们也会扩展100张病床的规模左右,这样就能够加快病床的周转率,有利于最终实现医院床位效率的最大化。”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也在积极试点“全院一张床”模式。医院副院长袁景林介绍,目前,全院1100个床位,每天有20张到30张床用于“共享床位”。去年,全院通过床位统一调度解决了1900人次患者的住院需求。

  袁景林说:“要保证你不论在哪个病区,服务都没有落下。主要是让医疗团队要对待跟自己本区的病人一样去对待(患者)。不在本病区意味着医生多跑腿,让我们所在的护理团队掌握病人存在疾病的护理知识,这样对护理前期的培训可能要求比较高一点,收哪一类病人都不发怵,从技术层面上去突破瓶颈。”

  袁景林表示 ,通过实施“共享床位”,强化了护士专科专病的培训,让护士可以同时与多位专科医生合作。

  袁景林说:“早期肯定会有抵触情绪,医生会有难处,护士面对一个新病种的病人也会有恐惧心理。随着逐渐深入,大家都很习惯了,而且能力提升了。现在运行还是比较顺利的。”

  袁景林坦言,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介入,医院信息系统将会变得更加智能和高效,这也有助于“全院一张床”的管理能够更加精细化。

  对此,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对红星资本局分析称,“一方面,延迟退休提上议事日程,加上人均寿命延长,高龄者仍有收入的现实正在发生;另一方面,由于“房住不炒”开始深入人心,近年来购房者的年龄在延长,逐渐向西方的模式靠拢,即40多岁才买房。这样,很多人不太可能贷款30年,由此首付压力就会增加。”

  据台媒报道,伊能静先是震惊,接着便转头掩面整理情绪,随后表示自己刚刚也有听到,但还没经过证实,“不是大家都在讲的事情就是真的事情。”

  从库存看,当前南宁的去化周期较高。据广西中原地产统计,截至2022年底,南宁新建商品住宅库存量为753万平方米,消化周期为20个月,这一去化周期在全国属于较高水平。

  中柬两国航班数量也在逐步恢复,2月16日昆明和上海直飞暹粒省将复飞。柬埔寨旅游部称,两国直航航班逐渐增多,已恢复至疫情前的三成至四成水平,3月起,来柬旅游的中国游客还将持续增长。

  过去的几年里,作为广西首府,南宁的住房市场一直受到广西各地购房者的青睐,有着较强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住房需求尤其是外地购房者需求的增加带动了房价的较快上涨,南宁城市房价从2016年的8000元/平方米上涨到2020年的11000元/平方米。

  “阅读可以丰富思想、增长才干,促进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但如果阅读仅仅读了文字却无思考,那么阅读就没有任何意义。学生通过批判性阅读的过程,能够有效筛选信息,‘站出来’去分析思索深层意义,阅读才发挥了其真正的意义。”

黄彦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