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楚《云落》:细腻从容的“县城书写”

来源: 人民资讯
2024-07-09 23:27:17

  中新网南京7月9日电 (记者 高凯)“云落处,小说开始——张楚《云落》新书分享会”日前在南京市先锋书店五台山店举办。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毕飞宇,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平以及作家、《云落》作者张楚出席分享会,围绕《云落》的县城书写和人物命运等话题展开深度交流。

  张楚,现为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小说集《樱桃记》《七根孔雀羽毛》《夜是怎样黑下来的》《野象小姐》《中年妇女恋爱史》《过香河》《多米诺男孩》等。曾获鲁迅文学奖、郁达夫小说奖、孙犁文学奖、林斤澜短篇小说奖等。曾被《人民文学》和《南方文坛》评为“年度青年作家”。

  《云落》是张楚的首部长篇小说,他用极尽疏狂与细腻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中国县城的“清明上河图”。围绕着主人公“万樱”,许多人、许多故事在云落这个小县城展开。人人都在时代的潮流里潜行,有的迷失自我,有的左右为难,有的笃定前行。张楚用“天真且伤感”的情绪,诉说他们的甜蜜和痛苦,欢笑和眼泪,以及对浩荡世界永远的善良和宽容。

  在毕飞宇看来,从文化和人际关系角度上讲,县城可以说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地方,具有巨大的书写空间,而这样的县城在张楚笔下被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从前半段人物的出场方式,到小说中社交活动的细节,《云落》中处处透露出对县城文化的生动描写。“这部小说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在精神上是符合县城的。通过县城,张楚出色地完成了平庸里的波澜壮阔和自生自灭的戏剧性”。

  “我在县城生活了十三年,我能深刻感受到《云落》中的县城气息,也明白小说家以县城作为叙事空间的难度。”何平十分认同毕飞宇对《云落》的评价,“我们如今所谈论的‘县城文学’往往在大众传播过程中被传奇化了,而张楚重新让县城生活回到它平庸的一面,用平庸生活中的波澜壮阔来支撑它的戏剧性”。

  为了将这座县城尽量写得丰满、立体,张楚在创作的时候进行了充分的案头准备,“县城是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交叉点,也是城市和乡村的双重缩影。一座县城是非常复杂的一张关系网,像蜘蛛网一样经纬交错,是一个典型的熟人社会。我在创作的时候,首先从结构上进行了一些考量,其次也做了一些人物小传,编织了一些人物关系。”

  “这是一部安静的、充满了小说尊严的作品”,毕飞宇认为《云落》是一部气质极佳的小说,同时对张楚坚定、纯粹的写作态度十分欣赏,“张楚在进入这部小说的写作时姿态非常漂亮,没有丝毫‘东张西望’的感觉。他知道自己熟悉什么,知道要写什么,也知道如何去完成,他将生活给予他的东西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呈现在小说中。他从头‘写’到了尾。这个从头到尾的“写”就是拒绝讨巧,拒绝不属于小说价值的‘附加值’,他让小说自 身的发展贯穿了作品的始终”。(完)

  庄辞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因此,理论物理所90%以上引进的人才都有“人才帽子”,比如“优青”“杰青”或“百人”“千人”,这些都是分属基金委、中科院、中组部的人才项目,3~5年内会“自带”几百万元的经费。如果没有这些“匹配经费”,仅靠研究所自身,很难让科研人员组建研究团队和维持相对体面的薪资水平。即使如此,目前理论物理所的现状仍是:很多科研人员根本招不起博后,项目经费较充裕的人一年可能也仅能负担一名博后的费用。

  2020年1月,黄令仪获中国计算机学会女性科技工作者夏培肃奖。中国计算机学会的获奖理由写道:“黄令仪研究员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在研发一线,参与了从分立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到通用龙芯CPU芯片的研发过程,为我国计算机核心器件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所长,王晓东不会对科研人员进行任何干预,各实验室主任拥有绝对研究自主权和人才招聘自主权,在头5年,每个实验室都能均等从所里获得200万元/年的匹配经费,课题组负责人无须为了经费而申请任何项目或争任何“帽子”,团队的博士生工资也由研究所承担。

  消息尚未正式明确,已有中介、业主闻风而动。在深圳工作的安安(化名)告诉记者,4月20日下午就有房产中介不停发来信息告诉她“房地产要回暖”、“参考价要取消了”,并告诉她此前看过的坂田某楼盘评估价高于参考价40万元,询问要不要下手。“当天下午至少有3个中介给我发信息,都是类似的内容。”

  另一位在深圳工作10年的中介人士告诉记者,回暖预期下,不少热点楼盘有交易异动,例如,前海某网红楼盘业主将报价从630万元上调到680万。但这些仅仅是个例,上周中介平台还是以下调房价报价、加快房源售卖为主,上调房价报价的较少,整体而言市场波动并不大。

  他指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现在的科研资助体系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立起来,当时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以绩效为导向的资助体系设计是在资源有限情况下,如何让科研经费得到最大化利用,“把钱用在刀刃上”。但在一个推崇竞争和排序的科研支持体系中,最后一定会形成“马太效应”,“已经拿到项目的人越拿越多,少数头部科学家经费充足,但还是不停申请经费”,真正应该得到支持的青年科学家在成长期却可能被边缘化。

王柔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