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全国“村晚”发源地丽水月山村:侨眷助力 一台晚会聚人心

来源: 中国长安网
2024-06-13 04:39:15

  中新网丽水2月8日电(邵燕飞 周健 吴若玲)新年将至,浙江丽水庆元举水乡月山村里,人头攒动,年味浓浓。

  月山村是全国“村晚”发源地,1981年小年夜,月山村小学的操场上亮起几盏煤油灯,临时搭建的舞台上,村里文艺爱好者吹拉弹唱,第一台“月山春晚”正式诞生。40余年后,第44届“月山春晚”再次成功举办,现场灯光璀璨,座无虚席,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与月山村民们载歌载舞,共庆佳节。

  但余欢还未消散,又即将迎来下一场狂欢。舞台上,村民们紧锣密鼓地排练着;舞台下,作为“月山春晚”主策划之一的举水乡侨联主席、新乡贤吴艳霞全神贯注地“守候”着。

  “这次的彩排,是为大年初二的晚会准备的,小年夜的第44届‘月山春晚’,很多在外的月山人还没来得及回来,有的甚至回不来,所以我们每年都会在大年初一或初二再办一场,让更多回来的年轻人尽情参与,回不来的都能在舞台上看到自己的亲人。”吴艳霞如是说。

  “月山春晚”发展40余年,可以说,吴艳霞和她的姐姐都是看着“月山春晚”,在“春晚”的舞台上长大的。

  20世纪90年代,姐姐前往美国发展,村里的年 轻人也纷纷前往大城市谋生,远在他乡的游子与家乡的连接越来越少。彼时,吴艳霞就在思考,“月山春晚”见证并陪伴着年轻一辈人的成长,它不应该仅仅只是一个小村庄的文化盛宴,更应该是所有在外游子的情感连接载体。

  于是,吴艳霞集结了月山村在全国各地的一群年轻人,组成“月山芽儿”团队,通过“月山春晚”,把更多在外游子的心“牵绊”回故乡,成为“春晚”舞台的重要力量。

  “身为侨眷,我比常人更能理解春节亲人不能团圆的遗憾。”吴艳霞经常同姐姐聊起春晚的节目编排,交流国外文艺形式的见闻,她们的感情不但没有因为距离而变淡,反而因为这台“春晚”而愈加深厚。

  在组织策划“月山春晚”的20多年来,吴艳霞和姐姐先是相互打电话分享“春晚”的故事和喜悦,后是拍摄视频传递现场的笑容和新春氛围,而现在,直播的方式让所有异乡游子体验到“云团圆”。月山村人民的心因“月山春晚”,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如今,为了让“月山春晚”走得更高更远更好,同时也为了让那些回来演戏的农民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吴艳霞还带头成立了举水乡首个农民合作社——庆元县山妞果蔬专业合作社。她打通杭州、温州等市场,拓宽家乡大米、西红柿、蓝莓等优质农蔬产品销售渠道,积极为家乡的农民、侨眷提供就业岗位,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而在2024年初,随着“庆元县村晚联盟”成立,吴艳霞又多了一个“新身份”——“村晚联盟”轮值主席。

  “我每多一个身份,身上的责任就重一层。”谈及未来,吴艳霞表示,她将尽自己所能,不断聚焦时代的发展和月山人民的文化需求,编排出更多接地气、有温度、有月山特色的文艺精品力作,“同时不断发挥举水乡侨联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汇聚侨心、侨力、侨智,让‘侨助春晚’成为‘月山春晚’舞台上的一个精彩篇章”。(完)

  其次,“乐”的旋律不能“走音”。说到底,“村晚”的主题是要让村民感受年味的火热,必须抓住村民的审美情趣,让村民“嗨”起来、气氛热起来。怕的是把“村晚”搞成生硬的政策宣传,失去了热闹过大年的本义。只有把节目演到村民心坎上,让村民真正乐一乐,才是“村晚”的真谛。

  与<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记者通话时,李佳悦正和球队一起离开阿达纳。

  毛宁:感谢你对“大爱无国界”国际义卖活动的关注。在中外各界关心支持下,1月17日,第十四届“大爱无国界”国际义卖活动开幕式以线上方式成功举办。2月8日晚7:30将举行直播带货,部分外国驻华使节和高级外交官、外交部定点帮扶的云南省两县、建立支持合作关系的河北省两县代表将走进央视新闻客户端和淘宝“央视新闻”直播间,推介义卖商品,展示多彩文化。

  “村晚”全称为“我们的村晚”,意寓很明显,就是村民自己的晚会,热闹与喜庆属于乡村百姓,感悟与收获也是乡村百姓的。“村晚”的舞台,始终要向村民开放、欢迎村民参与。

  近日,一份名为《关于进一步规范住宅用地供应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流传甚广,让不少人解读为“集中供地制度或将取消”。

  依照规划,中国将进一步建立健全湿地保护政策制度,研究制定国家、国际重要湿地管理办法,以及湿地资源监督管理制度。

沈永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