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创超高场5T磁共振技术首次集中在中文学术期刊发布

来源: 发展网
2024-07-01 06:34:23

  中新网北京6月28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6月28日从中国科学院 声学研究所旗下《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社获悉,由其主办的“2024年医学影像新技术产学研医融合创新论坛暨《中国医学影像技术》5T专刊发布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举办。

  研讨会上发布的《中国医学影像技术》5T专刊,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创超高场5T磁共振技术首次集中在中文学术期刊发布,也是中国首次系统性在学术期刊上介绍和展示该先进技术。

  该专刊积极推动中国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创5T超高场磁共振的成果转化,刊发众多中国顶尖学术团队的创新应用成果,涵盖超高场磁共振多个领域的应用研究,以及技术设备的系列创新和发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主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洪楠教授在此次5T专刊的评述文章中指出,5T超高场磁共振成像平台通过创新性设计解决了传统超高场强设备存在的图像信号不均匀、全身成像难等技术问题,使图像质量得以显著提高。目前,5T超高场磁共振技术已在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及腹部成像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并已衍生出多种相关创新性技术。

  5T专刊详细介绍了5T超高场磁共振首批创新应用示范单位的研究成果,成果涉及全身各系统疾病诊断的一系列研究,旨在推动“产学研医深度融合科技创新”。参与研讨的专家学者表示,5T专刊汇编发布,不仅便于业内学者及时且集中了解前沿技术的新进展,开阔视野,也为广大医院、学校、研究所等相关单位的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全面而权威的信息平台,为他们的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据了解,在医学影像技术发展至今的百年历程中,世界首创临床用于全身的超高场磁共振5T技术系统的诞生是磁共振领域一项历史性的突破,并以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最大的“木星”命名。作为中国“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的成果,超高场磁共振5T技术系统已于2022年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2024年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全球认证。(完)

  董希淼

  兔年春节期间,当地市民逛书店也成为一件时尚之事。

  《银行保险监管统计管理办法》自2月1日起施行,加强银行业保险业监管统计管理,规范监管统计行为,提升监管统计质效。

  去年9月29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再次发布房地产利好政策:符合条件的城市,可根据当地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及调控要求,自主决定在2022年底前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新发放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具体来说,“符合条件的城市”是指,2022年6-8月,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同比均连续下降的城市。

  2022年,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统一住院、普通门诊和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政策,进一步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覆盖范围,实现每个县至少有一家定点医疗机构能够直接结算包括门诊费用在内的医疗费用,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实现统筹地区全覆盖。2022年1—12月,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3812.35万人次,基金支付809.19亿元。

  《流浪地球2》中,加蓬地月基地各类白色涂装的UEG地球联合政府机械设备,充满了未来科技的视感。而这些可行驶、可作业、可变形的机械设备,实际出自中国工程机械龙头——徐工集团的手笔。

黄宗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