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方言剧何以“破圈”?

来源: 东方财富网
2024-06-27 16:56:24

  “方言是生活在这个地方的全体人约定俗成的、最自然的话,可以将各种各样生动细腻、贴近生活的情绪表达出来。”著名语言学家钱乃荣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电视剧《繁花》里的沪语用法,更接近自然的上海话,词汇丰富、活跃、有层次,“老年人有老年人的说法,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惯用词,能够完整、美妙地表现上海人的生活。”

  作为吴语方言的重要代表,上海话承载古代江东文化气息,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1843年上海开埠后,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社会交际的日益频繁,沪语中的各类词汇变得丰富多彩。

  在钱乃荣的印象里,几十年前,老上海话就已经向新上海话“过渡”。比如“腔调”一词在他小时候是贬义的,“侬啥腔调”的潜台词是“你的行为举止很差”;20世纪80年代后,“腔调”渐渐变成了褒义词,“有腔调”是夸一个人有风度、有内涵。“上海话是不断变化的,主要是因为社会发展得很快。我们能从《繁花》中感受到方言是随时代自然变化的,‘活’的方言更有韵味。”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昱告诉中新网记者,沪语的同义词很丰富,根据不同的语境情绪、使用目的,可以有非常细微的差异化表达;沪语里有很多音译词,增添了独特韵味,如“吞头势”(沪语,样子、架势)来自“tendency”;还有一些商业词汇也是在沪语中产生的,如“饭碗头”(沪语,职业、工作)。“沪语既有本土性,也有开放性,展现出吸纳、集聚、融合、创新的特点,见证了上海在不同时代的城市发展。”

  在她看来,方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而且受到了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社会发展、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是重要的城市记忆载体。对于本地群体来说,方言是其建构地域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对于外来群体而言,方言是对一座城市真实而鲜活的解读。“它是有温度的,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距离。”

  方言独 有的魅力,并非沪语剧走热的唯一解答,学者们还关注到了市场的厚积薄发。20世纪50年代,沪剧《星星之火》《罗汉钱》被搬上银幕;20世纪90年代,《孽债》《夺子战争》等沪语电视剧在全国产生影响;进入21世纪,海派情景喜剧《老娘舅》《开心公寓》等广受欢迎……与此同时,一批以上海为叙事背景的影视作品热映热播,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沪语剧的市场接受度。

  当然,因为某个艺人失德,将锅完全扣在饭圈的头上,未免过于武断和草率,但是饭圈长期以来的纵容和幻想,为艺人失德提供了可能性,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第三个最重要的特点是,这一储蓄产品可以直接使用。养老金账户购买,而养老金账户在缴存、投资、支取的时候都可以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它跟一般的产品相比较,在收益上的优势可能会更加明显,它是一个专属的产品。

  彭博社20日称,中国领导人的东南亚之行修复了与美国的关系,以法国总统马克龙等欧洲领导人在公开演讲中呼吁与中国合作,反对世界分裂而结束。

  王雪(化名)是从厂房里侥幸逃生的幸运儿。她在二楼靠西的一家服装厂做工,而火灾最早是从东边着起。起初,他们听到持续的爆炸声,老板发觉异常后下楼查看,发现有烟,便立即喊员工下撤。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在9月22日出版的《中国纪检监察报》刊文介绍, 纪检监察学科是一门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密切相关、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理论指导、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重要一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党和国家亟须大量纪检监察理论研究人才和实务人才,“设置纪检监察学科是加快培养纪检监察人才、繁荣纪检监察学术研究的迫切需要。”

  但是,在张震看来,根据中国的实际需求,要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需要有大量的专业化人才,如果培养体系中只有硕博阶段,没有本科生,那么可能无法满足基层需求,因此,目前仍需继续探索,需要有一套健全的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

张志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