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大鹿岛变迁记——看海岛如何实现绿色转型

来源: 大河网
2024-06-20 06:51:06

  中新社辽宁丹东6月18日电 题:大鹿岛变迁记——看海岛如何实现绿色转型

  作者 李紫薇

  在鸭绿江入海口处,矗立着中国海岸线北端最大的一个海岛——大鹿岛,面积约为6.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00多人,主要产业为水产养殖、旅游业和水产捕捞。

  6月17日,记者随“2024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的媒体团来到大鹿岛,近距离探秘岛屿的发展之路。

  水产养殖蓬勃发展

  养殖是很多海岛的支柱性产业,但要做好,并不容易。大鹿岛也曾经历过艰难探索的日子 。

  2009年,大鹿岛建造海参养殖基地,直至2020年,海参养殖基地始终给大鹿岛村集体带来可观收入。但由于养殖方法的不科学,使大鹿岛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孤山镇大鹿岛村党委书记张宗义回忆道:“所以在2020年,我们决定拆除基地,拆除以后,大鹿岛的流水逐渐发生变化,滩涂得到恢复,以往没有的物种也开始相继出现,多年不见的鱼种的繁衍也变多了,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

  但拆除海参养殖基地使村集体收入减少将近200万元(人民币,下同),如何能够将海“养好”又“吃好”成为大鹿岛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鹿岛的泥沙充沛,同时位于鸭绿江口和丹阳河口两大淡水口交汇处,十分有利于杂色蛤和黄蚬子的生长。”张宗义说,“自2013年以来,我们就一直在攻克杂色蛤苗养殖的相关问题,直至目前,大鹿岛养殖杂色蛤的亩数达到近400亩,占本岛养殖产业的90%以上。全年水产品产量可达2万吨左右,年产值近亿元。”

  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大鹿岛青山碧透、海水湛蓝,全海底无礁石,是中国北部海角最大的天然沙滩海滨浴场。依傍天然独特的海洋资源,旅游业近年来也逐步成为兴岛富民的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来,大鹿岛村旅游市场规范有序、交通条件显著改善、基础建设日益完善,“岛上统一管理旅游业经营,变民房为客房,对200多家民宿统一定价,卫生院、星级酒店、各民俗餐厅等均配备齐全。”张宗义说。

  除独特的自然环境以外,大鹿岛人文景观也积淀厚重。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就在距大鹿岛不远处的海域爆发,致远舰就沉没在岛前海域。因此,大鹿岛上建造了与爱国名将邓世昌等相关纪念场所。

  “今年是甲午海战爆发130周年,我们在邓世昌墓地前,新绘壁画、修建甲午海战历史文化长廊等,也将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张宗义表示。

  据了解,2023年,大鹿岛游客约2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2亿元。

  绿色环保深入人心

  水产捕捞是大鹿岛的另外一个支柱性产业,“捕捞业收入占据我们岛总体收入的30%,”张宗义介绍,“并且我们对于防范过度捕捞也做出了相应对策”。

  例如,严格落实海洋伏季休渔制度,港口24小时值班值守,随时掌握100余艘在岛渔船休渔情况,形成“港口有人看、渔船有人管、责任有人负”的闭环管控格局。

  此外,大鹿岛还主动注销湿地范围内海域使用权证书,实施退养还湿3万余亩。

  近两年,通过对大鹿岛的环保治理以及对岛民环保意识的培养,岛民也已自发开始对海洋的保护行动,“渔民出海捕捞时,对于在海上的漂浮物和杂物等,都自行去收捡,并且到指定的垃圾回收站存放”,张宗义举例说。

  近年来,大鹿岛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以人为本的生态文明思想,推进“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岛高质量建设。(完)

  返回营区途中,他给家里人发去信息,“春节,是一年里最重要的日子,过年,是渴望故乡重逢的时节,团聚,是值得重温的美好回忆。但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使命任务在肩,是坚守战斗岗位,是守护万家灯火”。(完)

  “只有中国年才有十二生肖和福字,不管是船上的新年兔还是福字灯笼,都是我们最熟悉的元素,但是当它出现在西湖游船上,感觉还是非常新鲜。”有游客对西湖游船的这一特别变身表达了喜爱之情。

  安顿好病人后,韩先生的母亲常女士眼含热泪,握着民警的手连声道谢。

  近年来,中欧关系曾一度传出“不和谐音”,如编造所谓“中国威胁”,炒作对华竞争等。分析人士认为,2022年欧盟对华投资猛增,表明中欧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是全球化发展和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这种经济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双方企业和民众,双方都从务实合作中获益良多。

  <strong>国家卫健委应对新冠疫情社区防控专家组组长 吴浩:</strong>在培训过程中,很多基层医疗工作人员在问的问题是抗生素如何使用、小分子药物如何使用、激素药物如何使用、恢复期的怎么去处置、如何去识别和分析危重症,这是最主要的需求。同时基于这些需求,我们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基层诊疗和服务指南(第一版)》的培训中安排了答和问,这里的专家都是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在临床救治过病人的专家去回答和问询,去解决我们基层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

  “小组作业,同学们大都不太情愿说话,也不愿意开摄像头,只有一个名字摆在线上会议屏幕上,一两个人张罗作业,其他人能闭麦就闭麦。”这样的情况让李屹染感到完全和外界“零交流”。“我和大学同学都是网友,很渴望和真实的他们进行线下交流。”于是当李屹染看到学校开始留学交换报名时,她果断报名,到北京的一所高校留学半学期。

陈嘉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