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明降实涨套路何时休

来源: 千龙网
2024-06-28 14:03:59

  曾有观察者言之凿凿地表示,今年“双11”或许会成为电商行业“低价竞争”最全面、最惨烈的一次。因为和往年的熬夜等优惠、拼单凑满减、规则云里雾里不同,今年多个电商平台宣布拒绝套路,直接“血拼”低价。但消协和有关部门目光如炬,早在“双11”预热阶段,哈尔滨、南通等多地消协和市场监管部门就发文提醒商家和消费者,网购时要货比三家、价比三家,警惕商家的“明降实涨”套路。从实际情况来看,确实一些平台推出了直减直降的页面,但“明降实涨”现象仍有不少,依旧需要消费者当完“学霸”当“侦探”,费尽心思计算规则、甄别套路。

  从2009年到2023年,经历15年发展的购物狂欢节,在电商发展史上和国民生活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培育了大众线上购物的消费习惯,也给消费者带来实打实的优惠。时过境迁,一些头部电商平台对市场的认知和零售策略都在转变。究竟是无利可让还是假让利、真“收割”的套路玩上瘾了,平台心里清楚,消费者也有自己的判断。

  营销策略中习惯将升级版产品称为“2.0版”,“双11”能否在低价标签掩护下默默搞“2.0版”,可能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双11”的底层逻辑就是低价,通过特定时段的让利,打开厂商销路,让消费者买到便宜商品,平台也同步获利,实现多赢局面。尽管慢慢会对平时销量和利润形成挤压,但消费者对“双11”的低价期待已经成型,游戏规则也写好了,这时候,如果要玩,就得真玩下去。违背契约精神,透支消费者信任,一次次暗度陈仓,等于把摊子给掀了,不利于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当然,这也不是说各大平台和商家必须亏本甩卖。低价只是权宜之计,商品经济的成熟形态应该是消费者有能力并且心甘情愿为服务、为品质、为创意埋单,认可商品的价值,让供应链、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能获得合理且持久的利润。如果有平台或者商家提出不参与“双11”,应该予以支持,说明他们对产品有信心,对日常培养起来的消费者心智有信心,不用靠低价竞争突出重围。问题是有多少平台或商家有这个魄力和实力,真正对低价说“不”,而非让消费者在真真假假的“全网最低价”里无所适从。

  今年以来,国家围绕“消费提振年”,着力优化供给、创新场景、改善环境,消费市场的恢复对经济回升向好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眼下,扩大内需仍是关键,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中,消费者揣着并不丰厚的荷包,依旧很关心到底在哪里买才最便宜,不少制造商仍在为销路发愁,这个时候,应该鼓励创新,持续营造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热衷于搞障眼法、玩“真假美猴王”的把戏,只会寒了消费者的心,伤了市场的元气,绝不是好事。无论电商怎么“玩”,都无法脱离基本的供需规律。“双11”如果想继续红火下去,各大电商平台、渠道商家必须找回初心,用坦诚、真诚、赤诚锁定消费者的爱。(张萍)

  <strong>刑释人员卖惨博流量,这也能成“新赛道”?</strong>

  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台江县,一位村支书告诉记者,他的村庄位于海拔相对较高的山区,当地没有水塘,还是种了超过七成的水稻,“只因为这里土壤的保水性很强,留得住水,靠每年夏季的些微雨水,村民们就能有不错的收成。”可这年,5月份插下的秧苗,有的到了8月末还未分蘖,田里水稻的叶片生脆,用手稍稍揉搓,便成了细碎的粉末。

  乡村发展是历史命题,也是时代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年接续奋斗,神州大地上演山乡巨变。也要看到,与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农业农村发展步伐还跟不上,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不能把农村落下、不能让农民掉队。未来,即便是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也还将有数亿人生活在农村。我们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坚持不懈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提高农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把广袤乡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乐享现代生活的幸福家园。

  据了解,目前国内影院营业率已回升至80%以上,多家上市企业正积极备战春节档。

  活动现场,省文旅厅副厅长王荣丽对“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主题歌曲全国征集活动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王荣丽指出,本次征集活动以“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为主题,参选歌曲要求主题鲜明、旋律流畅、易于传唱,能够体现河北文旅特色,展示河北文旅形象,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艺术表现力。鼓励作品体裁、形式及风格多样化,同时具有创新性,易于网络等新媒体传播。本次歌曲征集活动将评选11首优秀歌曲作为优秀作品,共设奖金50万元,其中一等奖1首,奖金20万元;优秀奖10首,每首奖金3万元,征集的时间为2023年1月16日至3月15日。

  东方日升表示,针对本次朋友圈事件,公司管理层及信息披露工作相关人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检讨,认为本次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公司管理层及信息披露工作相关人员对于信息披露的合规重视程度不足,针对公司制定的《信息披露管理制度》以及《重大信息内部保密制度》执行力度不足;二是,公司未能及时且有效地对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及相关责任部门负责人(包括证券部相关人员等)开展关于信息披露的培训,从而导致公司内部对于信息披露监管的缺位。

邓淳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