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信息星进入近地轨道 将在太空中验证通信新技术

来源: 气象小秘书
2024-06-02 04:29:30

中新网上海5月31日电(陈静 汪祯仪)31日,谷神星一号遥十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将极光星座01星、02星激光通信试验遥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成功。

其中,“极光星座01星”还有一个名字——复旦信息星,是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下文简称:信息学院)的冠名星。中国科学院院士、电磁波与遥感科学专家、信息学院教授金亚秋为之命名。

据介绍,复旦信息星作为“极光星座”12颗卫星发射计划中的“01星”,在轨期间将重点探索星间激光通信和卫星光学遥感。到发稿时止,这颗满载新技术、新方案、新仪器设备和新材料的通信遥感“试验星”已到达535公里高度的近地轨道。在太空环境中,“极光星座01星”缓缓展开太阳能帆板,露出金亚秋设计的LOGO。遥测数据显示,各分系统状态良好。

接下来,两颗卫星迅速拉开彼此距离,建立稳定的激光通信链路,验证从300公里至4000公里不同星间距下宽带星间激光通信,测试星间业务数据的高速稳定传输。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复旦信息星的载荷和平台由金亚秋院士团队领衔的复旦大学上海市科委低轨卫星通信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市教委低轨卫星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北京极光星通科技有限公司、航天八院805所下属埃依斯公司等联合研制。

“很多通信的新技术,终于有机会在太空中验证了!”复旦电磁波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俊文兴奋地表示,“在轨期间,复旦大学将联合极光星通团队开展星间激光通信链路测试和验证,构建激光通信在轨实验平台,开展在轨激光通信的先进信号处理研究。”

据了解,复旦信息星在太空中收集的实验数据将通过复旦大学江湾校区交叉二楼楼顶的卫星遥感数据接收站传回地面。这个5.4米口径的抛物面天线,能将卫星发射的数据信号有效接收、聚焦、传输至学院机房,供各实验团队进行后端信息处理,形成“卫星地面站—星间—星地—天地一体”数据闭环。

得益于低轨卫星高度与摄像头精度,目前的红外遥感已能够形成较高分辨率的地面图像,加以规范合理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将在森林火灾、自然灾害的预警重建,安全城市、智慧农业建设等智能场景应用中大放异彩。

据透露,复旦信息星的发射“只是一个序幕”,信息学院的下一颗技术试验星正在筹备中。(完)

  总台记者/陈泽人 焦健 王迪

  浪潮信息高级副总裁刘军认为,智算中心的很多“技术组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关键是如何基于已有的技术基础进行相应集成与融合,面向人工智能应用提供算力、算法以及相应的服务。

更令人称奇的是,

  安徽省数据资源管理局政务服务指导处处长 徐济中:压缩窗口压缩了80%,从以前的136个现在压缩成20(多)个窗口,为群众提供服务。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山东安丘2月6日电 (宋晓东 李明芮)“用不了多久,这些小葱苗将被移栽到大棚中去。”2月6日,在安丘市沃华智慧农业科技园的工厂化育苗棚内,公司总经理张笑笑正和职工使用专用除草工具给小葱苗除草。

  山东将坚持严控两高、优化其他,有序推进“两高”行业能效水平改造提升,力争到2025年,达到国家能效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超过30%,行业的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王晓燕表示,山东将坚持先立后破、统筹谋划,深度调整用能结构,加快推进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核能等“九大能源工程”,为工业发展提供低碳、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

许孟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