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遇见大运河丨大运河的千年生长史

来源: 人民网
2024-07-10 07:34:42

  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中国大运河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自 古以来,历朝历代都在不断地开凿连接不同水系的运河,铺展出一幅流动的历史长卷。

  早在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开启了扬州这座大运河“原点城市”2500多年的建城史,也开启了大运河2500多年的生命历程。“邗沟的开凿,在《左传》上是这样记载的,‘秋, 吴城邗, 沟通江淮’。这看似简单的八个字其实记录的是大运河生长的第一个关键节点。它加强了南北文化的沟通,促进了华夏文明圈更加紧密地联系,开启了一个跨越2500年的奇迹。”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这样介绍。

  事实上,在中国大运河漫长的生长历程中,还有两个重要节点。隋唐大运河的南北贯通,就是大运河生长历史的第二个关键节点。1400年前,隋炀帝杨广下令开凿隋唐大运河,一条沟通华夏南北的水运交通大动脉就此形成,见证着沿岸的经济与文化繁荣。“江南财富、粮食源源不断地运抵都城,绮丽缤纷的南方文化与气势恢宏的北方文化顺着运河在此交融,隋唐文化开启了崭新的气象。国家经济繁荣、仓廪丰实。隋炀帝迁都洛阳的第一年,中国历史上迎来了第一次万国来朝的盛况。”

  如今,大运河依然悠悠流淌,千里通波。它连接起沿岸城市,滋养着两岸人民,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凝望着这样一条具有生命力的河流,单霁翔感慨道:“通过大运河,我真的感觉到两个字:传承。传承才是真正的目的。我们的祖先创造了2500年的运河。在我们的手中,要让它继续活着,继续发挥作用,传承给我们子孙后代,永远叫它一条活态的文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那么,应该如何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呢?讲话中,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

  新征程上,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奠定的坚实基础,有亿万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必将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从原子能到生命科学,当前人类的尖端科技多存在人为设定的“边界”,以求维持创新发展与风险治理之间的平衡。人工智能是否也应设定“边界”,避免人类日后可能被自己创造的科技手段“反噬”?

  <strong>十年之约</strong>

  此次会谈是双方共同推动中澳经贸关系重回正轨的重要一步。会谈期间,王文涛部长邀请法瑞尔部长在合适的时间访华。法瑞尔部长接受了邀请。双方将就法瑞尔部长访华的具体安排保持沟通。(中新财经)

  据了解,特有物种是指仅分布于某些特定区域的物种,它的存在既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也是区域特殊生物多样性的体现,表明该区域具有其他区域不具备的栖息环境、食物资源、气候条件等特殊因素,是自然保护的重要对象。

吴柏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