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跨境野生黄羊的中国生活

来源: 安徽网
2024-06-04 04:54:26

  中新社兴安盟5月3日电 题:蒙古国跨境野生黄羊的中国生活

  中新社记者 张玮

  5月初,内蒙古乌兰毛都草原上嫩芽疯长。牧民宝音·德力格尔一边忙着打理自家的草场,一边“伺候”着远方的客人——野生黄羊。

  宝音·德力格尔家的草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前旗满族屯满族乡,这里与蒙古国交界,是乌兰毛都草原上水草丰美的好地方。

  清晨,草原依然清冷,小河还结着薄冰,几只野生黄羊靠近河边喝水,宝音·德力格尔哼着蒙古族长调坐在离它们几十米远的地方。

  “它们现在和我是好伙伴。”宝音·德力格尔回忆起第一次与这些野生黄羊接触时,他也是用蒙古族长调吸引了它们,“从上千米的距离缩短到几十米,现在即使我从它们身边走过,它们也不会奔离。”

  随着天气转暖,野生黄羊也开始了北迁,一部分野生黄羊在头羊的带领下返回蒙古国, 但是也有一部分选择留下来,逐草而居。

  黄羊,学名为“蒙原羚”,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国内蒙古与蒙古国的边境线长达3193公里,内蒙古兴安盟的科右前旗、阿尔山市是野生黄羊迁徙走场的重要通道。

  2023年12月,上万只野生黄羊跨越边境从蒙古国迁徙至阿尔山市,它们遍布森林、草原、城市,与往年相比数量激增。

  “‘小黄豆’就是那时候救下来的。”在阿尔山鹿角湾野生动物救助站,森林牧场里的梅花鹿、矮马、骆驼和野生黄羊“小黄豆”同吃同住,俨然成为亲密的朋友,阿尔山市农牧林水科技局医疗工作人员王宏飙如今也成了野生黄羊的专职医生。

  王宏飙说,“小黄豆”是在日常巡护中被发现的,那时它的后腿受伤、身体冻僵,经过及时救治和仔细观察,发现它已不具备野外生存能力,于是让它暂时在救助站“安了家”。

  阿尔山的冬天寒冷而漫长,最低气温甚至可以跌破-40℃。自打野生黄羊来了后,老护林人邰树林每天守在杜拉尔自然保护区内,随时监测它们的生活状况。

  为了保护这些野生黄羊,阿尔山市相关部门在野生黄羊集中出没地设置9个固定投喂点,组建3个野生黄羊临时救助站,共投放干草12万斤、畜牧盐1万斤、饲料1.4万斤。

  目前,有近2000只野生黄羊留在兴安盟境内繁衍生息。(完)

  “这个春节是我第二次在江阴站留守,项目部将以‘使命必达、期到必成’的态度,保障江阴站站房2023年如期交付。”江阴站项目经理赵永存说。

不断提升疼痛诊疗服务水平

  【现场】

  首批移植的120枚克隆胚,初检妊娠率达到42%,200天以上在孕率达到17.5%,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这些都表明奶牛体细胞克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成熟。”他说。

  2022年8月,宁夏科技厅启动首批4个“揭榜挂帅”项目,实施《优质高产奶牛OPU-IVP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集成与产业化示范》项目。

  1月28日,在英国留学的小艾刚刚落地中国,便收到了留学服务中心的最新公告。小艾告诉记者,取消疫情期间对于留学的特殊做法,恢复原有的认证规则,意味着她需要在英国留学期间境外待够180天。此前,她一切的留学规划都按照疫情时期的规则设计。小艾表示,她已经修够了课程,等待几门线上考试结束就可拿到学分,备考同时准备在国内进行实习和考试,现在重新租房、签证、办理各种手续后回英国,最快也赶不上毕业的时间了,担心没办法待够180天。

简宇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