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探索中医药“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模式

来源: 城市观察员
2024-06-28 18:10:41

  中新网甘肃定西6月27日电 (戴文昌)27日,记者在“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 推动定西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甘肃省聚焦中医药振兴发展,持续加快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探索形成了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甘肃模式”。

  当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发言人来了”新闻发布活动(定西专场)——“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 推动定西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在该省定西市陇西县举行。

  甘肃省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使用历史悠久,目前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1位,是全国唯一的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

  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刘伯荣在发布会上透露,该省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现有中药资源3626种,人工种植(养殖)220余种,规模化种植(养殖)110余种,道地药材30余种,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美誉。

  甘肃民众历来有利用中医药防病治病的传统习惯,“爱中医药、信中医药、用中医药”氛围浓厚。刘伯荣说,人文始祖伏羲、医祖岐伯、三国名医封衡、针灸鼻祖皇甫谧等都是甘肃人。武威汉代医简和敦煌医学是中国中医药文化资源宝库。

  为了更好满足广大群众的中医药需求,甘肃已连续多年投入专项经费开展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目前,甘肃所有综合医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中医馆全覆盖。

  刘伯荣表示,甘肃中医药发展政策措施已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相对成熟的政策体系,有力推动了中医药在新时代的传承创新发展。

  甘肃省还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甘肃省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利好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文件。

  刘伯荣说,甘肃在1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6家岐黄中医中心(学院),累计诊疗患者约18万人次,培训境外医师200余人;吸引国外300余名学员来甘培训,招收22个国家200余名留学生攻读学位。

  据介绍,甘肃省现有规模较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6个、中药材产地市场10个、千吨以上仓储物流企业35家、限额以上中药材批发零售销售企业151户。建成75个县级电商中心,培育“琪祥阁”“当归人家”“岷府人家”等一批中药材网货品牌。

  “2023年,甘肃省 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达到180万吨,中药材交易品种320多个,中药材年交易量220多万吨,中药材交易额350亿元。”刘伯荣如是说。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是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刘伯荣说,甘肃现有国医大师2名、全国名中医6名、岐黄学者2名、青年岐黄学者3名、全国中医优秀人才35名、全国各类骨干人才170名,累计评选甘肃省名中医299名。

  刘伯荣表示,甘肃未来将与各方共享资源、加强合作交流,传承中医国粹、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产业和事业,让中医药走向世界,通过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扩大中医药产业“朋友圈”。(完)

  在南沙制造业不断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无疑是强大的驱动力。在《广州市南沙区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南沙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构建“2+5+2”总规模达万亿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

  宋华久(安徽省泗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很多群众也反映,他们所收了这部分人钱,给这部分人多赔,大多数老百姓对这种行为还都是很痛恨的,因为这种行为造成一种不公平,你送钱了你能够多得,我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相对别人来讲,我反而吃亏了。

  此次展览还分设露天展览。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将该展览加以转化,赶在春节前将其推送至广州非遗街区(北京路)开展“行花街·睇年画”展演活动,并将在广东全省巡回展出。

  2023年春运期间,吉林省通化车站派出所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在进站口设立了青年文明岗,方便旅客求助,真心服务旅客,为旅客创造平安温馨的出行环境。同时为确保站区治安秩序稳定,民警加强武装巡逻,切实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增强震慑力,为旅客送去满满的安全感。为了提高旅客安全意识,通化车站派出所“与你同行”志愿服务队在车站候车室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安全提示、讲解报警常识等方式,为旅客讲解反诈知识、防盗常识、购票进站须知等,提醒广大旅客保持高度警惕,提高自身安全防护意识,平安出行。(杜功博)

  据统计,调查观测样区总面积为639.08平方公里。其中保护区内观测样区总面积220.10平方公里,保护区外观测样区总面积418.98平方公里。

  【解说词】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这就要求聚焦党中央惠民利民、安民富民各项政策落实,严肃查处就业创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执法司法等领域中贪污侵占、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吃拿卡要等行为;紧盯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强化整治,维护群众权益;推动“打伞破网”常态化机制化,深挖细查黑恶案件背后腐败和“保护伞”,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陈彦志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