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全线贯通 为年底建成通车奠定基础

来源: 砍柴网
2024-06-20 11:00:17

  中新网珠海6月19日电 (蔡敏婕 岳路建)随着最后一片钢箱梁焊接完成,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黄茅海大桥19日实现合龙,标志着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全线贯通,为项目2024年底建成通车奠定基础。

  黄茅海跨海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首个开工建设的跨海通道工程,也是港珠澳大桥的西延线。项目路线全长约31公里,海域段长度约15公里,设置高栏港大桥和黄茅海大桥2座主桥,其中高栏港大桥已于今年3月20日合龙。

  黄茅海大桥跨越黄茅海海域的两条航道,采用3塔2跨的独特设计,是一座采用独柱式双索面全漂浮体系的斜 拉桥,由中铁大桥局、保利长大、中铁宝桥共同承建。大桥单孔跨径达到720米,桥梁全长2200米。全桥共计16种梁段类型,149个梁段,最重钢箱梁达420吨。

  据悉,黄茅海大桥桥面采用分体式钢箱梁设计,由两个钢箱梁及横向连接箱组成,桥面总宽50.4米,宽度在同类桥型中位居省内第一,同时这也是分体式钢箱梁在广东省内首次大规模应用。

  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主任朱超表示:“主桥钢箱梁吊装工期正处于台风多发季,主梁施工面临极大挑战,自2023年10月黄茅海大桥第一片钢箱梁架设成功,历时9个月,我们在气候多变的黄茅海海域‘穿针引线’,针对通航安全保障、防御台风措施、特殊梁段安装、线形控制、合龙与体系转换等方面的安全风险和技术难题,深入开展了方案措施研究,最终实现合龙偏差在2毫米以内。”

  据了解,黄茅海大桥作为2×720米跨径3塔2跨斜拉桥,设计综合考虑索塔阻水、防撞、风阻、风振等力学作用因素,创新性采用了“小蛮腰”造型的独柱异形索塔,与已实现合龙的高栏港大桥一起形成5塔连续耸立效果。

  针对索塔施工精度控制难题,项目通过升级变截面塔柱模板自适应爬升系统、自主研发百吨级索塔节段钢筋骨架整体吊装技术及双层可调吊具等举措,实现技术的创新应用,控制对接误差,每节异形索塔施工由12天缩短至6天,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该项目位处南海近洋环境,超强台风高发,如何解决强台风下桥梁颤振稳定性问题也是黄茅海大桥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

  “为此,我们提出了‘中央分体式钢箱梁+独柱塔’方案,通过变截面改变索塔的涡脱频率,避免了单频共振问题,实现了力学与美学的协调统一,并综合多项力学设计优化创新,首次提出了‘风嘴+水平隔涡板+下中央稳定板’综合气动控制措施,推算出实桥运营风速范围内桥梁涡振性能优于国际最严格的舒适度标准(加速度为0.5m/s2),有效提高了结构体系刚度和抗风能力,使黄茅海大桥可抵抗17级台风。”朱超介绍说。

  目前,黄茅海跨海通道建设进展顺利,黄茅海大桥合龙后,项目将开启路面施工及钢箱梁桥面铺装新篇章,预计2024年底建成通车。建成后,将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南沙大桥、虎门大桥,共同组成粤港澳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完)

  其中,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859.4亿元人民币,增长7.2%(折合1168.5亿美元,增长2.8%)。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0424.9亿元人民币,增长4.3%(折合1549.9亿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新签合同额17021.7亿元人民币,增长2.1%(折合2530.7亿美元,下降2.1%)。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strong>聚焦群众关切 破解治理难题(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strong>

  “如果把人工智能级别与人类智能对比,划分拟人、同人以及超人水平,那么ChatGPT相当于同人水位,并且在很多领域的水平已经近似一般的本科生。”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元宇宙文化实验室主任沈阳向记者表示,“目前AI正在处于从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过渡阶段,预计5到10年时间,ChatGPT将在很多领域达到硕士水平。”

  但好景不长,2022年赤藓糖醇的价格就快速下滑,4、5月份赤藓糖醇的价格已经回到1.4万元到1.6万元/吨。研报显示,2023年1月赤藓糖醇的主流参考价格在1.4万元/吨。

  此次震后救灾期间,不少外国救援队带上了搜救犬。据当地媒体报道,阿塞拜疆救援队一条搜救犬7日帮助救援队从废墟下成功救出女孩泽伊内普。她也是搜救犬在灾区发现的众多幸存者之一。

  力度不可谓不大,进展不可谓不快。然而,“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习近平总书记还是在二十大报告中,对加快补短板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时代潮流的精准把握,对中国国情的清醒认知。

陈均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