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丨俞国良: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呈上升趋势

来源: 大河网
2024-07-06 14:35:42

  中新网北京3月15日电(邵萌)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但作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的关注度却偏低。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跨学科平台首席专家俞国良关注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已有20余年。他和课题组对1998年至2022年24年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调查研究。

  “我的一个基本认知是,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了解、把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是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前提,更是实施‘教育强国’的基础工程。”俞国良告诉中新健康。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呈上升趋势

  俞国良介绍,课题组聚焦焦虑、抑郁、躯体化问题、强迫问题、偏执问题和敌对问题等六类教师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共纳入相关研究1813项,教师总人数550233名。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初步实现了预期研究目标。

  “调查结果发现,1998年至2020年间,整体上我国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缓慢上升特点。”俞国良说。

  具体来看,强迫问题一直以来较为严重,躯体化问题波动幅度较大;女性、中学、大学教师以及东部、东北部地区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恶化较为明显;招生人数、人口数量、科技成果登记数等宏观因素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具有一定影响。

  他表示,预测今后一段时间内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仍然延续缓慢上升的发展趋势。

  哪些因素会影响教师心理健康?

  俞国良指出,不同阶段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研究结果发现,2000年至2022年间,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城市、公办和西部地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恶化趋势较快;学校数、招生数、在校生数、居民消费水平、学杂保育费等因素,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预测作用较为明显。

  1998年至2020年间,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总体上有轻微下降趋势,并表现出性别与区域差异;教育、经济、社会人口和网络技术等宏观因素对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一定影响;基于以往的变化历程,预测在未来五年内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会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

  此外,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整体呈上升趋势;初中教师、班主任和乡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更加严重,且随年份恶化;居民消费水平、学校数量、教师数量能正向预测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小幅上升,并有进一步“恶化”的前兆。

  1999年至2018年间,大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整体呈上升趋势;男性、普通高校和西部地区三类教师的心理健康恶化趋势相对较快;高等学校数量、教师人数、招生人数、总抚养比和卫生医疗机构数等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对大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预测作用较为明显;未来大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平稳波动的发展趋势。

  需有的放矢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

  俞国 良认为,针对大中小幼各类教师和教师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需要有的放矢釆取相应的教育对策。

  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可从遏制恶化趋势、破解区域失衡以及发挥协同作用出发。

  对于小学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应注重心理健康的宏观影响因素,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的服务体系至关重要。

  改善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把握趋势,扼制其恶化的“脚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入手,强调整体、重点突破和重点关注高危人群。

  对于大学教师,应以政策为导向,在关键时间点抓住重点问题,遏制他们心理健康问题的上升趋势,从多方面提高发展质量,搭建全社会的心理健康安全网络。

  “对教师群体而言,确定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测量工具是基础准备,构建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常态化监测体系是必然选择,控制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风险因素是关键保障,扼制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恶化趋势是核心行动。”俞国良说。(完)

  2007年不丹修订与印度的“友好条约”,抹去了“不丹外交接受印度指导”的条款。当时一些评论认为,不丹将由此获得相当程度的外交独立自主。但现在看,军事、内政和经济等各个领域深受新德里影响甚至把持的不丹,一时仍难摆脱“印度阴影”。

  从数据看,2022年中国人均GDP为1.27万美元,相当于发达经济体的1/5、美国的16.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同期人均GDP为2万美元是发达国家的起码门槛,中国还有不小差距。

  “专科院校、高职院校在校生的总数,占整个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55%,这个需求是很刚性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首先,要有应对低生育率的信心和耐心。目前中国生育率的持续下降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包括全球生育水平下降的共同趋势、婚育推迟进度效应的影响等,但仍具备提升空间。从国际经验看,不少发达国家在总和生育率下降到1.5甚至1.3后仍然能实现生育率的回升,因此要有提振生育水平的信心。生育意愿、生育行为的改变需要政策长期、持续的作用,不能用短时间的效果去评判生育支持政策是否有用。中国生育支持政策的调整方向是对的,只要加大投入、坚持长期建设,效果一定会逐步显现出来。

  第三,要抓住政策重点。中国目前的政策重点应是降低育儿成本和缓解工作—家庭矛盾。育儿成本主要体现在教育成本和住房成本上,要加强对家庭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的监测,重点治理突出问题。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规范教育培训市场。通过面向育儿家庭提供住房补贴、购房优惠、保障住房等措施降低育儿的住房成本。加快0~3岁社会托育服务体系的建设速度,除了建设传统的公办、民办托育机构以外,应鼓励多种形式托育服务的发展,包括发展企业托育服务、兴建家庭托育点、支持隔代托育照料、实现幼儿园向下延伸等,目标是要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安全、便利、普惠的托育服务体系。进行生育保险制度的改革,建立覆盖孕期、育儿期在内的亲职假制度,设计合理的假期成本分摊机制,让假期能落到实处,缓解年轻人特别是女性的工作—育儿矛盾。

  根据2021年开展的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统计,国内现今保存有近6000处石窟寺及摩崖造像。在如此庞大的规模中,云冈之所以位居四大石窟之列,享有盛名,不仅在于它是新疆以东最早出现的大型石窟群,也是第一座开凿于首都的皇家石窟,更因为在它那些大大小小的佛像上展现着北方游牧民族中原化、西来像法中国化的演进过程。云冈石窟的出现,使中国石窟寺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因此宿白在《平城实力的集聚和“云冈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一文中指出,“东自辽宁万佛堂石窟,西迄陕、甘、宁各地的北魏石窟,无不有云冈模式的踪迹,甚至远处河西走廊西端、开窟历史早于云冈的敦煌莫高窟亦不例外。云冈石窟影响范围之广及其影响延续时间之长,都是任何其他石窟所不能比拟的。”

吴裕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