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落地见效

来源: 房天下
2024-06-27 13:10:00

  李超表示,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法治化、规范化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为此,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2024 —2025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动计划》,进一步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强化统筹规划。研究制定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信用体系的有关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制度设计。

  严格目录清单管理。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制定《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和《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明确了公共信用信息范围、失信惩戒措施内容以及依据的法律法规条款,规定了公共管理机构不得超出清单所列范围采取失信惩戒措施。2022年和2024年,国家发改委根据最新出台、修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对《目录》《清单》进行调整完善。国家发改委将持续抓好《目录》《清单》落实,切实保护信用主体合法权益,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完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机制。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法人和其他组织身份的唯一标识,是开展税务登记、社保登记、银行开户等工作的重要基础。针对当前社会信用体系中还存在的重复赋码、一码多赋等问题,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各类主体的赋码权责,推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作为唯一标识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

  健全信用修复制度。信用修复是社会信用体系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也是各方面普遍关心的一项工作。我们将制定完善信用修复制度的综合性政策文件,研究规范信用信息公示和修复渠道,统筹失信信息分类和修复规则,强化各部门信用修复系统协同联动,加快构建统一规范、科学高效的信用修复机制。

  推进社会信用立法。近期,《社会信用建设法》已经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我们将抓紧修改完善并加快推进立法进程。推动省级信用立法全覆盖,进一步夯实社会信用建设法治基础。

  关于节气的起源,学者们讨论颇多。其中《尚书•舜典》中“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的记载,可能是涉及节气产生的最早文献依据,这也是礼乐文化的总纲,这个总纲形成了一条“礼—节气—乐”文化流,整个文化链条内部存在着严密的逻辑关系。自周代以降,“礼乐治国”模式成为历朝历代的根本遵循,由此,礼和乐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两大基石。节气指证着礼乐文化传统。礼文化博大精深。历史上,礼通过“损益之法”不断重构变迁,从司马迁的“礼三本”,到《汉书》的“四礼”,再到《晋书》以降的“五礼”,其基本依据都为周礼文献。没有文献,礼便无法建构,孔子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丢了礼的文献,连夏商的后人们都无法遵从他们祖先的礼文化。孔子又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因而我们的礼乐文化原点在周代,礼和乐是两条文脉,那些遵循着礼乐传统的政权都被视为正统,纳入正史之中。

  “这些岗位一直很难招人,排行中大部分缺工岗位多年都没变。”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公共就业服务局副局长于砚华说。

  <strong>是“人的学问”</strong>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strong>  “物尽其用”还需科学谋划</strong>

  如果不是监控记录下所有的细节,“xiaolu宝宝”不会知道爷爷奶奶的心路历程:既担心孙女遭遇什么不好的事情,又害怕贸然打电话会影响孙女的工作。奶奶会在电话里对她说:“宝宝,没什么事,我们就是想你了。”这样的情形,更坚定了她“常回家看看”的决心。

王怡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