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走势分化:大行集体上涨,农行、交行股价再创新高,中小行却纷纷飘绿

来源: 人民资讯
2024-07-04 21:34:05

银行板块11只个股今日收涨 图片来源:Wind农行、交行股价再创新高,“高股息”提升板块配置价值

而从股价表现来看,记者注意到,板块内个股呈现出走势分化,在大行股价集体飘红的同时,多数中小银行股价却有不同程度下跌。截至收盘,板块内有11只个股上涨,当中仅江苏银行一家城商行,其余均为大行及股份行;31只个股跌幅不一,常熟银行、齐鲁银行、无锡银行跌幅达2%或以上。

银行板块涨幅在申万一级行业中居首 图片来源:Wind

此外,近日股价纷纷创出新高的六大行中,交通银行和农业银行年初至今股价涨幅均超30%,工商银行涨幅超24%,邮储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涨幅均超18%。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当下银行股低估值、高股息的特点是其受到资金追捧的主要原因。

平安证券的一份研报提及,若以2023年分红额以及截止日(2024年6月28日)市值计算来看的话,板块上市个股平均平均股息率达到4.85%,相对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衡量的无风险利率的溢价水平仍处于历史高位,且仍在继续走阔,股息吸引力持续提升。结合板块目前静态PB估值仅为0.58倍,对应隐含不良率超过15%,安全边际较为充分,板块配置价值突出。

正因为具备这些特性,银行股也是保险等长期资金眼中的“香饽饽”。新“国九条”定调支持险资作为中长期资金入市,上述研报也提及,新会计准则运用之后保险资金为了平滑股票价格波动对利润表的影响,更倾向于投资高股息权益资产并计入FVOCI,高股息的银行股对该类资金具有较强吸引力。大行仍是分红“主力军”,工行、建行均拟于7月派息超千亿元

当前正值A股银行密集分红时期,当前已有19家银行2023年度分红派息实施完毕。结合此前各家银行披露的利润分配方案,记者注意到,大行仍是分红的“主力军”,六大行2023年度现金分红比例均达到30%或以上,合计分红超过4000亿元。

进入7月,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都将进行派息,其中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派息金额均超过千亿元。

具体来看,工商银行每10股派发人民币3.064元(含税),向普通股现金派息总额共计1092.03亿元,较上年增加10.34亿元,增长1.0%,占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31.3%。

建设银行拟派发现金股息人民币1000.04亿元,每股现金股息人民币0.400元(含税),分红比例为30%。“自2015年以来,建行的分红率一直保持在30%,2023年分红超过了1000亿元,股息率超过了9%。”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在业绩发布会上说道,“跟建行香港机构的同事聊天,他说9%回报的股息率成为了他去年的理财首选,未来我们也希望继续保持比较好的分红比例不会变。”

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2023年度分红派息金额分别为808 .11亿元、695.93亿元、278.49亿元和258.81亿元,每股派息金额分别为0.2309元、0.2364元、0.3750元和0.2610元

此外,记者注意到,目前已有多家A股上市银行发布了中期分红计划。其中,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大行均表示,2024年度中期现金股息总额占集团当期实现的归母净利润的比例不高于30%。

  丁长发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上海上半年实现高增长,一方面与去年同期的低基数密不可分。2022年上半年,上海受到疫情严重冲击,经济出现负增长,直接导致上海GDP未能突破2万亿元(1.93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前年同期下降5.7%。

  预计,7月30日20时至31日20时,河北大部、北京、天津、山西中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其中,山西东北部、河北中部、北京中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河北中部沿山地区、北京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区特大暴雨(250~350毫米);内蒙古中部偏南地区、河南北部、山东西北部和南部、广西南部沿海、海南岛西部、云南西部、四川南部、新疆东北部等地有分散性大雨或暴雨。上述部分地区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20~60毫米,局地可超过7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中介一再告诉我,80万是相当大的降幅,再降的空间不大了。但我仔细了解了这套房的带看情况,7月份,贝壳只有一条带看反馈,市场这么冷淡,我们觉得还有落的空间,现在还不是最低点。”顾清显得颇有把握。

  2日晚,中图网在官方网站和抖音、小红书、微信小程序等其他平台店铺上线了“中图网加油包”,定价200元,以5折团购价99元销售。加油包内含4本书、1枚金属书签、1枚纪念徽章。图书以灾后新调货为主、幸存书为辅。

  具体来看,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体的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5%;房地产业、金融业、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4%、8.3%和20.1%。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辩护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尚权律师事务所主任毛立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类案件频发,暴露出金融机构在贷前审查、贷中管理、贷后跟踪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在贷前审查阶段,金融机构因为将公职人员当成“优质客户”,进而对他们的贷款合同疏于审查,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发贷过程中,没有对这笔款项的走向和实际用途进行认真把关;放贷后,很少去监管这笔资金是否在按照约定的用途使用。

黄正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