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落地三年,家长更愿意生娃了吗?

来源: 腾讯新闻
2024-06-13 11:24:29

  理解教育|“双减”落地三年,家长更愿意生娃了吗?

  “双减”政策距今已实施三年,这项政策成效如何?是否真的能缓解家长的“鸡娃”焦虑?是否会影响家长再生育的意愿?

  今年5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学者刊发了一篇论文《“双减”政策影响家长再生育意愿吗?——基于全国29个省份的调查》。该项研究是基于29个省份10341名中小学家长的调查,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实证检验“双减”政策认可度对家长再生育意愿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

  研究结果显示,“双减”政策对家庭生育二孩意愿的影响效应大于对生育三孩意愿的影响效应。与对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家长影响相比,“双减”政策对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长的再生育意愿产生了更大的正面效应。

  另外,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教育焦虑在中小学家长对“双减”政策的认可度与他们的再生育意愿之间起到了双向链式中介的作用。由于子女教育费用高昂和教育竞争的激烈,许多家庭选择了“少生、优生”的生育策略,从而降低了已育家庭的再生育意愿。随着“双减”政策的有效实施,学校提供的作业辅导和课后服务,以及政府对校外教育培训价格的规范管理,减轻了家庭教育支出的压力,进一步缓解了家庭经济负担和家长的教育焦虑,教育焦虑的减轻进而进一步减少了家庭的教育支出,逐步提升了家长的再生育意愿。

  为此,该项研究提出了几大政策优化建议:

  首先,应提高中小学家长对“双减”政策的认知水平。应积极构建家校合作的育人平台,向家长阐释“双减”政策的核心意义和深远影响,提升家长对政策的了解程度、认知水平和认可度,积极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和理念,从而有效缓解家长教育焦虑。

  其次,应持续加强“双减”政策执行力度,并强化相关的配套治理措施。一方面需要持续加强政策的执行,加大对校外教育培训行业的监督力度,减少家庭在生育和养育孩子方面的教育开支,从而有效地提高家庭二孩、三孩的生育意愿。另一方面,需要强化与“双减”政策相配套的治理措施,解决课后服务师资短缺和经费不足等问题,改革考试和评价体系,以及配套的劳动力市场改革等措施,全面提升教育的高质量和均衡发展。

  最后,教育和人口生育领域应采取多层次的综合策略,以全面提高已育家庭的再生育意愿 。教育政策应与人口生育政策有机地配合和衔接,确保生育政策与教育政策之间的无缝对接,共同构建一个包含生育经济补贴、生育妇女就业支持、学校课后服务和托管服务、休假制度等在内的友好、积极、支持性的生育激励和保障政策体系。

  那是一个4岁的小女孩,身有残疾,核酸阳性。杜鹃给她测了血压、血糖,数据都还好,只是人的意识不太清醒。杜娟说,自己现场救治的同时,社区的领导一直在给卫健委打电话,帮忙联系可以就诊的医院,但由于小女孩的病史尚不清楚,很难协调到合适的医院。

  山东拥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3个,分别是青岛市智能家电集群、青岛市轨道交通装备集群、潍坊市动力装备集群。山东“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加值占比2021年达到31.7%,4年提升10个百分点。

  江苏省委书记吴政隆表示,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江苏的做法之一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力打造一批万亿元级、千亿元级的产业集群。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规模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70%左右,比2012年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

  而辉瑞奈玛特韦,是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药。其中奈玛特韦是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其作用是阻断冠状病毒复制必需的蛋白酶活性;利托那韦则用于减缓奈玛特韦新陈代谢或分解,使其在较高浓度下在体内保持更长时间活性,从而共同影响病毒的繁殖。据辉瑞此前公布的临床试验数据,与安慰剂组相比,在症状发作后3天和5天内接受奈玛特韦治疗的患者中,新冠患者的住院或死亡率分别降低了89%和88%,病毒载量降低了10倍。

  以达安基因为例,据达安基因12月11日发布的公告,达安基因的下属子公司中山生物获得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的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至2024年6月10日。

  12月9日晚8点,中国青年报记者实地探访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发热门诊时发现,有人从当日下午两点开始排队,等候时间已超6小时。

陈淑琴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