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无偿献血量20余年连续增长 献血对身体有何益处?

来源: 中关村在线
2024-06-14 22:39:53

  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我国无偿献血人次和献血量实现20多年持续增长,千人口献血率从1998年的4.8提升到2023年的12.2,无偿献血总量、献血人次、血液安全水平等均位居全球前列。

  2023年,我国无偿献血人次和总量较2022年分别增长5.9%和4.8%。在世界献血者日前夕,各地志愿者踊跃献血,用爱心为生命加油。

  6月1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70名员工积极参加无偿献血。当天,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公益献血志愿者服务分中心成立。据了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员工每年都踊跃报名参加无偿献血,今年献血的员工中有不少多次参与无偿献血。

  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献血点,医护人员、患者家属以及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医院职工郝引其已经是第28次献血了。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职工 郝引其:这就是我1998年开始献血的献血证,当时国家开始提倡无偿献血,我就开始了献血。这是记录的第1次1998年12月21日,以后每一年我都献血。

  这位女士辗转多趟公交车,来到现场参加献血。

  成都市温江区居民 罗兰:我由于生宝宝住院大出血, 输了大概5000毫升的血,可能这5000毫升血是用了将近二三十个人的爱心帮助,给了我重生的希望,很感谢这些献血的人。今天听说有献血活动,想参与这些活动,把爱心传递下去。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 院长 唐红梅:我们医务人员也在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我们医院近三年一共有630名职工参加了无偿献血。

  无偿献血小常识

  关于无偿献血的常识,你了解多少?通过下面的短片给您一一解答↓↓↓

  献血有损健康吗?

  正常人体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一个50公斤体重的人,有血液4000毫升左右。而真正参与循环的血液只占全身血量的70%—80%,其余的则贮存在肝、脾等“人体血库”内。当人体出现失血时,贮存的血液便会释放出来,随时予以补充。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盐类在1—2小时内,由组织液渗入血管而得到补充;失去的血浆蛋白由肝脏加速合成而进行补充。献血会刺激人体的造血功能,促进血液新陈代谢。

  一次献血200毫升

  还是400毫升为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200毫升,最多不得超过400毫升。一次献血200毫升,不足体内血液总量的5%,由于量少,并未触及体内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如果一次献血400毫升,更能触及体内的调节系统,促使暂存于肝、脾等器官内的血液释放出来参与血液循环,同时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促进新鲜血液再生。

  献血前后应注意什么?

  入户喂养如何保证安全?宠物猫主人汤圆表示,随着宠物行业的不断成熟和细化,她能感受到上门喂养服务也变得更加完善安全。首先,会对喂养人的身份进行核实,一般会将身份证照片、家庭住址等信息发送给顾客。其次,服务过程中也会全程视频通话或者从入户到离开全程录像发给顾客。此外,还会有穿鞋套、戴手套等卫生安全保证。

  近年来,云南省各地通过创新传承民族“非遗”有益尝试,将非遗元素成功“嵌入”现代生活,通过多种形式,在“食、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实现非遗与旅游的深层次融合。通过合理利用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项目,推进非遗融入半山酒店等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建设,实现非遗与旅游要素“住”的链接;依托传统工艺类非遗代表性项目加强文创产品研发,全面推动以“金、木、土、石、布”为代表的特色文化产品向新型旅游商品过渡,实现民族手工与旅游要素“购”的链接,让非遗“活”起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班上只有2个本科毕业于二本的学生,柳君就是其中一位。能挤进来,柳君并非靠运气,她本科成绩均分为87左右,每年都拿到了学校的一二等奖学金。

  发展新材料“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并非“无中生有”。起步于二十世纪70年代末的磁性电子产业是东阳首个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新材料是其产业发展方向。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呼和浩特1月28日电 题:“住”在医院的重症医生:点亮生命的星河

  “团圆才是最浓的‘年味儿’。”曹敏说,一家人团聚起来共同过年,是中国亲情文化的浓缩,蕴含着中华民族共有的情结。定格在“全家福”照片中的2200余人,都属于宋姓家族,从几个月大的婴儿到90多岁的老人,涉及宋姓家族的8代人,也体现了村里和谐一家亲的幸福画面。

黄文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