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伊朗总统选举迎来决胜局 改革派与保守派将同台竞技

来源: IT之家
2024-06-30 20:36:20

  中新社北京6月30日电 题:伊朗总统选举迎来决胜局  改革派与保守派将同台竞技

  作者 肖玉笛

  伊朗总统选举第一轮无候选人得票率超过50%,改革派候选人前卫生 部长佩泽什基安和保守派候选人前首席核谈判代表贾利利分别以42.45%和38.61%的得票率进入第二轮角逐。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刘中民说,造成投票率低的核心问题在于经济民生。近年来保守派和改革派基本实现轮流执政,但无论哪一派别,都很难解决伊朗遭受美国长期制裁、经济发展受阻这一困境。这是导致民众政治参与热情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佩泽什基安作为首轮选举4名候选人中唯一一名改革派,对重启核谈判持开放态度,主张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有选前民调显示,佩泽什基安的支持率低于保守派候选人贾利利和议会议长卡利巴夫,此次他拔得头筹,某种程度上超出了外界的预测。

  西北大学以色列研究中心主任王晋表示,这可能是由于佩泽什基安在竞选期间的许多呼吁更接地气。在此前的电视辩论环节,佩泽什基安提出要关注伊朗经济和社会民生问题,提出放宽对小微企业的限制,这些都是伊朗民众,尤其是年轻选民比较关注的问题。相较之下,保守派候选人更多强调的是“不太接地气”的原则性问题。

  首轮选举前夕,保守派虽然有两名候选人退出竞选,但参选人数依然有三人。卡利巴夫和另一位保守派候选人分别获得13.78%和0.84%的选票,保守派选民投票分散。秦天说,保守派内部也存在分歧,贾利利属于保守阵营中的强硬派,他不愿在与美西方关系、核谈判等问题上让步;卡利巴夫相对务实,他愿意在一定程度上开放和美西方的沟通渠道,在核问题上也会保留谈判的选项。

  卡利巴夫在结果出来后,发表声明称支持贾利利,并呼吁他的选民为贾利利投票。秦天说,若将贾利利与卡利巴夫的选票加起来,保守派整体形势依旧符合选前预期。

  改革派和保守派上任分别会有何表现?王晋表示,虽然伊朗的总体方针由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决定,但总统在内政和外交政策上依然有许多发挥空间。刘中民说,改革派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市场的作用,增强经济活力;在外交上持相对温和的态度,寻求解决伊核问题,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如果佩泽什基安设定的政治路线符合伊朗的国家利益,哈梅内伊也会允许总统进行尝试。

  秦天说,贾利利的主张与佩泽什基安有不小的差距。贾利利总体而言比较强硬,如果他上任,伊朗不会与美国改善关系,美伊关系甚至还会较目前更加恶化。

  秦天强调,保守派和改革派也存在一些基本共识。由于美国制裁,伊朗经济发展遭受较大打击,两派都认可伊朗应该通过对外合作突破美国的经济封锁,只是方向和侧重点有所不同。贾利利可能更看重“向东看”,佩泽什基安则会推进与更广泛意义上的外部世界合作。在与地区国家关系正常化方面,两派也都认可需要给伊朗创造一个更好的地缘政治环境,因此与海湾国家关系缓和也是他们的共同追求。

  伯恩斯称,美国不希望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脱钩,但必须要“降低来自中国的风险”。他表示:“我们没有想要将这两个经济体分隔开来,但在某些领域我们这么做了,而且将继续采取措施来保护我们国家安全利益。”

  在特恩布尔、莫里森两任总理任内,澳大利亚对华认知出现偏差,炒作放大中澳分歧,对华采取一系列不负责任和轻率的言行,导致两国关系遭遇困难,高层磋商陷入停摆。阿尔巴尼斯政府上台后有意改善中澳关系,不断寻求和中方展开对话。去年年底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期间,中澳领导人会晤奠定两国关系破冰的基调,双方高层开启密切往来。中澳建交五十周年纪念日,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访华,随后澳商界人士也纷纷来华交流,寻求重启贸易合作。

  对于经济大省江苏、山东而言,常州是经济第五城,烟台是经济第三城。不出意外,两座城市大概率将在今年携手迈过万亿大关。届时,江苏有望晋级全国万亿城市最多的省份,山东也将成为事实上的“三核”省份,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蓄能聚势。

  “政事儿”注意到,履新衢州市委书记1个月后,高屹就来到荷村村。2022年4月,高屹在荷村村和县、乡、村干部群众围坐在一起,交流学习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的体会收获,共话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他说,实现农村共同富裕,关键在于减少农民、发展产业、深化改革。要通过不断地改革,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更加有效地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村民增收致富,真正实现“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

  对于经济大省江苏、山东而言,常州是经济第五城,烟台是经济第三城。不出意外,两座城市大概率将在今年携手迈过万亿大关。届时,江苏有望晋级全国万亿城市最多的省份,山东也将成为事实上的“三核”省份,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蓄能聚势。

  近年,如同中央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一样,省级财政也在加大对市县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2022年吉林、黑龙江等省级财政向市县级的转移支付增幅均达到历史最高。云南也提出,2023年还将最大限度加大转移支付,特别是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

李胜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