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海峡论坛)第十二届两岸公益论坛启幕 两岸共探“公益助推两岸融合发展”

来源: 中国长安网
2024-06-16 19:03:03

  中新网厦门6月14日电 (记者 杨伏山)第十二届两岸公益论坛14日在厦门开幕,来自两岸86家社会组织的200余名代表、志愿者和专家学者与会,围绕“公益助推两岸融合发展”主题共同展开探讨。

  本届论坛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联合中国致公党中央社会发展与服务委员会、台湾中华文化推广协会、台湾张老师基金会、台湾中华华夏文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设置“共同富裕青年行动”议题及考察交流等活动;两岸19位嘉宾围绕论坛主题分享实践经验和理念,就公益服务社会发展,助推两岸融合发展等进行交流研讨。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席李斌在开幕式上致辞称,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两岸公益慈善事业都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岸同胞身上都凝结着中华民族崇善向善的共同基因。两岸公益交流日益热络,为两岸民间交流注入了新活力。

  李斌希望两岸公益论坛汲取公益慈善能量,服务两岸同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两岸同胞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促进交往交流交融,助力两岸青年追梦、筑梦、圆梦。

  厦门市政协副主席薛祺安称,厦门始终致力于推动两岸交流与合作,尤其在公益领域更是积极搭建平台,推动两岸公益资源的共享与互补,期待通过第十二届两岸公益论坛的举办,共同探索公益助推两岸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台湾中华文化推广协会荣誉理事长赵怡表示,两岸人民都是华夏文明孕育出来的炎黄子孙。两岸公益论坛源自于老祖宗济弱扶倾、悲天悯人的生命哲学,两岸当代的中国人都应当“发善心、说好话、行义举”,彼此宽待包容,相互理解,搭建起一条让民间消除隔阂、骨肉重续亲情、两岸融为一体的康庄大道。

  主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汪曙申、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执行长石静文、台湾金门县华夏圣贤文化学会荣誉会长谢远智、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组长庄雪吟、厦门海沧台商台胞服务站主任助理吴胜男与厦门海沧海峡城乡发展基金会项目部主任童韦谕分别作《公益助推两岸融合发展》《我家的两岸故事——迁台历史缔造文化交流》《用爱搭桥——长情大爱永续行》《台湾公益团体在文化融合上的耕耘》《发挥优势先行先试——厦门市海沧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探索和实践》主题报告,从深化涉台服务探索和实践到两岸共同传承历史文化,从两岸携手公益实践到新形势下融合发展路径,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引发了现场观众的思考与共鸣。

  分论坛上,两岸各类社团组织交流了在各地 开展公益活动的感人故事。

  论坛期间,发布了两岸公益论坛主题曲《天下为公献博爱》,还组织台湾嘉宾参观考察海沧赤土社和厦门沧江研学营地。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沈蓓莉,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仇开明,福建省政协副主席黄如欣,厦门市政协副主席薛祺安,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秘书长张吉明,中国致公党中央社会发展与服务委员会秘书长孙宇鹏,台湾中华文化推广协会荣誉理事长赵怡,台湾张老师基金会董事长葛永光,台湾中华华夏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沈智慧等出席开幕式和论坛活动。

  两岸公益论坛自2013年设立以来,秉持“携手公益,惠泽两岸”的宗旨,推动两岸100余家机构、3000余名嘉宾参与活动,200余位嘉宾讲述两岸交流的“公益故事”,100余家两岸媒体参与论坛报道,已成为推动两岸民间交流、拓展公益合作的重要平台。(完)

  手握生源的K12教育公司和龙头互联网企业的进场,带来了研学市场的规模化趋势,但行业“小散乱”的格局仍然没有根本改变。此前,中国社科院多个机构联合发布的《旅游绿皮书2018-2019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展望》指出,当前研学旅行界定模糊、行业标准不健全,从而导致行业存在准入门槛低、退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政策利好吸引了大量机构入场研学领域,从专业度、规范度来考量,这些企业难免“鱼龙混杂”。

  联合调查组经勘察现场,调取监控视频发现,6月1日,学生在食堂吃出疑似为“鼠头”的异物,被涉事食堂工作人员事发当日丢弃。通过查看食堂后厨视频,查阅采购清单,询问涉事食堂负责人、后厨相关当事人、当事学生和现场围观学生等,判定异物不是鸭脖。根据国内权威动物专家对提取的当事学生所拍现场照片和视频进行专业辨识,判定异物为老鼠类啮齿动物的头部。南昌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昌东分局、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认真调查取证,发布“异物为鸭脖”结论是错误的。

  日本法律将企业或组织中的核心技术上或经营上的重要信息,定义为“营业秘密”,禁止非法取得。一旦违反,将被判处10年以下有期徒刑或2千万日元以下的罚款。

  2015年布林肯访华,有位随行的记者觉得他彬彬有礼,活动结束后会跟身边每一位工作人员握手致谢。但一旦遇到不想回答的问题,他就会老练地“打太极”,不给人留话柄。

  日本法律将企业或组织中的核心技术上或经营上的重要信息,定义为“营业秘密”,禁止非法取得。一旦违反,将被判处10年以下有期徒刑或2千万日元以下的罚款。

  据介绍,所有参加北京高考评卷的工作人员都要签订《高考评卷工作人员安全保密协议书》,要严格遵守高考评卷工作要求。评卷教师和评卷工作人员禁止将纸质工作资料和电子设备带出评卷现场,禁止记录考生作答情况并将考生作答情况外传,禁止私自查看评卷数据和考生成绩,工作时间不会客,不打电话,不进行与评卷工作无关的其他活动。“如在评卷过程中发现评卷教师有违规、违纪行为,北京市高考评卷工作组将立即停止其评卷工作,通报所在单位,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周玉玲说。

张静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