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趾“写诗”20多年 浙江姑娘绽放“力量之花”

来源: 海报新闻
2024-06-14 08:59:39

  中新网宁波1月10日电(记者 林波)“我想对残障朋友说——别躺平、别认命、别怨天尤人,努力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努力融入社会,创造自己的价值!”用脚趾写诗歌20多年后,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的姑娘方瑜于近日正式将其第一部诗歌集《子夜圣歌》捐赠给了江北区图书馆。

  1月10日,她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新的一年,她希望带着这本诗歌集走进大学,也计划写一个关于残障人士的纪实文学。

  方瑜,笔名子夜,于1987年12月出生在江北慈城。

  作为一名早产儿,她的身体十分羸弱,出生后没多久,就被寒气冻坏了小脑,患上了手足徐动型脑瘫,运动神经系统瘫痪。

  脚不能走,手不能握,说话含糊不清,甚至连面部表情也难以自控,除了几根能动的脚趾外,患病后的方瑜并不能自主控制行动。

  但这并没有打倒她!

  为了看懂文字,要强的方瑜整整四年没有看电视画面,靠听声音,看下方的字幕,自学了汉字,也学会了使用电脑。

  为什么会选 择写诗歌?

  方瑜告诉记者,从识字之初,读得最多的便是诗,特别是中国有很多古典诗词,“开始写东西很自然地从诗歌开始了。”

  “我从识字之初便深深地热爱中国的古典诗词,可以‘起舞弄清影’,也可以‘一览众山小’,可以‘采菊东篱下’,也可以‘致君尧舜上’,哪怕我身有残疾,也能从中得到最深的安慰。”方瑜在诗词中汲取了力量的养分,也想把这些“阳光雨露”分享给更多的人。

  于是,在她的书中,融入了很多诗词、典故,希望把这份力量传给更多的年轻人。

  20多年来,踩着鼠标慢慢敲出的20余万字,组成了方瑜的第一部诗歌集——《子夜圣歌》,里面不仅记载着她对文学的热爱,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敬仰,还有她的坚韧和勇气。

  “我离神很远,裸胚石身。所以我用凿子拼命挖凿,然后迎风伫立,看着飘落的金屑随风扑面。风穿过我的千疮百孔,溢彩醉人的金屑会永远停驻,望我金身不坏永世长存……”这是《子夜圣歌》中的《金身》的部分内容,也是方瑜不甘命运安排的“反抗”,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绽放“力量之花”。

  当记者问她:“用脚趾写诗歌难吗?”

  “有灵感就很轻松,没灵感就很难。”方瑜坦然地表示,实际上她从来没觉得用脚趾打字和普通人用手打字有任何区别,尤其是物理身体方面的残缺她也从未在意过。

  事实上,方瑜的创作不止诗歌。

  “它们只是一部分。”近几年,方瑜正在梳理传统文脉与现代语境,以此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宝藏。她说:“我想做很多事情,感受这个世界,坚持写作也是因为活着,想更好表达自己的内心,拓宽生命的宽度。”(完)

  冬季,大理苍山山顶白雪皑皑。苍山十九峰,每峰海拔都在3500米以上,由于海拔较高,峰顶异常严寒。近日,云南省大理州森林消防支队加强严寒条件下的训练工作,进一步巩固提高队伍的训练质量和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把消防救援人员拉进苍山十九峰开展“冬季大练兵”活动。此次冬季练兵结合冬训计划,以野外悬崖陡壁、山路崎岖为背景,以技战术、体能和新老消防员融合训练为重点,从实战需要出发,组织开展全员岗位锻炼,多样化开展实战科目训练,全面提升综合救援能力。

  统筹:张晓松、张为民、王绚

  雷运龙表示,具体工作中,我们在取得双方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聚焦双方核心诉求,在营商环境专家对被执行企业所掌握的资源优势、市场潜力、核心竞争力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问题解决方案。对具备较高发展潜力的朝阳企业,因资金流动性困难暂时不能清偿债务的,通过营商环境专家组织双方磋商论证,展示被执行企业的发展优势,在双方互谅互让的基础上,逐步恢复信任,引导双方达成问题解决方案;针对债权企业对被执行企业信用评价较低的实际,积极创新执行担保的方式,支持被执行企业以“现有的以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以及仓单、提单、汇票、应收账款、知识产权等财产提供执行担保,促进纠纷解决。

  本次洽谈会是大连市2023年首场“央企入连·共建大连”活动,旨在聚焦更好服务央企发展、深化央地战略合作,抢抓先机、抢开先局,交流对接深化合作,共谋共商高质量发展。

  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将先后下降8~12℃,其中,新疆北部、甘肃西部、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江汉东部、江淮、江南、华南北部、贵州等地降温14~18℃,新疆北部、吉林中东部、黑龙江等地的部分地区超过20℃,并伴有4~6级,阵风6~8级大风,新疆山口风力可达8~10级。降温过后,17日早晨,最低气温0℃线将南压至云南东部至贵州南部、湖南南部、福建北部、浙江东部一线。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 应妮)作家邵丽的最新长篇小说《金枝(全本)》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这部作品被评论家们誉为“中原大地上的女性史诗”。

林佑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