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飞机如何飞出大商机

来源: 百度新闻搜索
2024-07-09 00:44:50

  中国大飞机前景如何?未来20年能否背靠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市场飞出广阔天地?

  在C919正式投入商业运营的第一年,国产大飞机的“首年秀”堪称起步稳健、未来可期。今年5月28日,中国东航从中国商飞购买的C919实现商业首飞;8月4日,第二架C919客机投入商运。截至10月16日,东航2架C919累计安全飞行1695.48个小时,其中商业运行1079.02个小时,累计执行商业航班368班,平均客座率超75%,承运旅客超4.5万人次。从各项运营数据看,C919运行技术状态正常,安全飞行表现良好。旅客们对C919所飞航班留下了“餐食好”“飞行平稳”“空乘服务好”“座椅舒适”等正面评价。这促使东航加码订单。9月28日,东航在2021年签订首批5架C919的基础上,再次与商飞签署购机协议,增订100架。而此前C919所签订单总数就已达1061架。

  这并不意味着未来就是一片坦途。国际航空市场早已被美国波音和欧洲空客两大飞机制造巨头垄断,中国商飞想依靠国产大飞机从两只市场大鳄嘴里撕下可观的市场份额,存在阻力。比如,“中国将成全球最大航空市场”是国际共识,美国波音公司也曾发布报告作出类似预测。空客和波音均表达了对中国新兴航空市场这块万亿元级大蛋糕的胃口。作为后来者的中国商飞虽有主场之利,但毕竟是实力尚弱的挑战者,不可掉以轻心。

  中国大飞机如何才能飞出大商机?

  要强内功,根深才能叶茂。C919立足自主技术研发,采用“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掌控项目主导权,国产化率约60%。在民用航空领域,这个国产化率并不低。但要注意的是,C919的发动机由美、法合资公司CFM提供,存在一定风险,“国产平替”步伐需加快。此外,与饱满的订单相比,C919产能颇显不足,尽快提升产能是抓住当前发展机遇的关键。

  要布长线,掘金航空服务。大飞机带动长产业链,除了飞机制造,后续运营维护的市场也相当可观。空客预测认为,如果将航空服务分为维修、培训与运营、优化升级三类,维修领域是未来20年最大市场,占航空服务市场80%以上;培训与运营领域面向未来,到2042年,全球预计需要220万名飞行员、技术人员及机组人员;优化升级在三类领域中增长率最高,年复合增长率达5.1%。从国内民航市场看,目前飞机基本来自波音、空客,除了买飞机的一笔重金,平时运营维修也多依赖国外,这块市场如果我们自己拿下,未来将有很大掘金空间。

  要重合作,开放赢得未来。民用航空是高度开放、国际合作最为深入的领域之一。虽然全世界民用飞机主要由欧美垄断,但飞机的运营离不开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支持,航空业国际合作因此成为必然。国产飞机要实现大发展,不能只倚重国内市场,在飞机销售运营等方面也要像飞机制造那样加强国际合作,不断扩大朋友圈,达到双赢、多赢和共赢的效果。

  “万里长征”刚走出第一步,“民航强国”尚且任重道远。期待国产大飞机加快自主创新突破,实现规模化、系列化发展,在广阔天地中飞出精彩未来。

  支持全球常规武器军控进程。支持在尊重非洲国家意愿的前提下开展中国、非洲、欧洲轻小武器管控合作,支持落实“消弭非洲枪声”倡议。积极开展人道主义扫雷国际合作及援助,为雷患国家提供更多力所能及的帮助。

  “此前由集装箱船推动的行业景气周期,主要是疫情压制后的反弹现象,2021年下半年起,船舶行业发展已经回归理性。”李彦庆说。2022年,中国新接船舶订单已经出现下降,新接订单量455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了32.1%。

  1。俄罗斯核力量中,超九成已经实现现代化。什么意思?无非外界有评论认为俄罗斯继承的苏联时期核武库老旧,且都是大型核武器,动辄灭人国。但现代化核武器中,不少应该是实现核武器小型化者。如果乌克兰方面听到这一讯息,会如何理解?

  同一时期,大连造船厂建造的油船也在不断升级。1987年,大连造船厂为挪威克纳森航运公司建造的11.5万吨穿梭油轮“兰希德·克纳森”号交付,该船解决了高压发电机负荷实验等四十多项重大技术关键,获得了当年的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次年底,大连造船厂又交付了11.8万吨穿梭油轮“埃维塔”号,技术进一步提升,船体采用了能降低原油泄漏风险的双壳结构。到90年代中,挪威船东又来到大连造船厂,签下了3艘15万吨级油船的合同,1999年,大连造船厂首次承建30万吨超大型油船(VLCC),结束了少数造船强国在超大型油船领域里的垄断历史。

  美国企业研究所防务政策专家布莱克·赫辛格反驳说:“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力资源,在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高科技领域使用奴隶劳工真的没有意义。”他批评德尔托罗误导了美国的注意力,同时还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美国海军高层总是忙着指控中国,而不是思考自身的问题,不幸的是,这种事似乎成了常态。”

  包氏兄弟祖籍浙江宁波,系英籍华人,在香港航运界举足轻重,尤其是包玉刚,其船队规模达2000多万吨,号称“世界船王”。如果包氏兄弟能在国内船厂订船,中国船舶进入世界市场将事半功倍。经过联系,包玉星很快做出回应,将原计划在日本建造的2艘2.7万吨散货船改在中国建造。但对方也提出,“要按国际规范和国际标准建造,由英国劳氏船级社监造。”这两艘船就是后来的“长城”号和“望远”号。

韩晓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