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底气!着华服、绾青丝、点朱丹……文化“穿”在百姓身上

来源: 中国长安网
2024-06-30 11:50:12

  央视网消息:近两年,国风国潮大放异彩。行走在河南洛阳的街头,随处可见穿着各式唐装宋服的游客。她们有的骑着电动车,有的坐着公交车,有的穿行在亭台楼榭间拍照录影,成为古都洛阳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全面深化改革,河南不断创新文旅举措,点亮古籍中的文化,让十三朝古都的历史不再停留于书中,而是还原到了洛阳城市的大街小巷。

  下午4时,一天的暑热退去。洛邑古城周边上千家服饰店迎来一天中最忙的时候,不少店铺里,等待妆造的顾客甚至排起了队。

  2017年,当地依托金元古城墙遗址、文峰塔等古建筑而修建了这座洛邑古城,就在洛阳老城区的位置。不少游客来到洛阳就是冲着穿古风的衣服,化一个历史妆容来的。

  在不少人印象中,洛阳的十三朝古都形象一度停留在历史文学里。但是现在,洛阳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唐代、宋代、明代的大家闺秀。

  洛邑古城门口旁边,原本是一条汽修街,大大小小80多家商户都是经营汽车修理生意的店铺。如今,整条街走下来,已经看不到当年汽修街的影子。

  不仅经营古风服装的店铺越来越多,为游客妆造的化妆师也越来越多。两年之内,妆造从业人员就从不到百人增加到了9000多人。

  除了妆造师,国风服饰的火热还催生了像跟拍师、簪花制作师等新兴职业。古城里,登记在册的摄影师从之前的几十名增加到了800多名。

  持续的场景打造,独具特色的全域古风体验,洛阳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来洛阳体验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一开始,山寨古风服装的情况比较多,很快大家发现,游客们在简单的体验之后,希望升级这种体验感。比如,穿上一套真正的唐代服装,配上真实的唐代妆容。

  2023年7月,洛阳政府全力推进隋唐洛阳城的中轴线保护展示工程,还正式挂牌成立了国风服饰研究院。70多位来自国内各大院校的专家学者们,目前已经设计出国风服饰800余款,其中复原款200余款。

  为游客进行场景化引流、提供品质化产品,让大家在洛阳能进行大众化消费,提供充足的情绪价值。

  着华服、绾青丝、点朱丹……夜幕降临,新潭遗址之上建起的洛邑古城内人头攒动。精心妆造过的古装佳人或倚窗凝思,或凭栏望月,置身其中,仿佛穿越时空,美不胜收。

  历史是洛阳的底气,传统服饰的回归也让文化“穿”在了老百姓的身上,带来了历史的机遇。来洛阳吧,体验一次穿越,与历史来一次亲密接触。

  “我们运用高精度北斗/GNSS铁路及周边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同步设置了100余个监测点,完成大桥周边滑坡体、桥墩、抗滑桩等重点部位监测,对滑坡体位移、桥墩位移、抗滑桩位移、深层水平位移进行全面动态掌握,保证金竹林1号大桥安全稳定。”宜宾工电段防洪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北京2月9日电 (记者 李晓喻)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9日称,中澳在经贸领域开展互利合作符合两国人民共同利益,愿就中澳双边贸易中各自关心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沟通,寻找互利共赢的解决方案。

  <im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src="//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3/02/09/5f61a5b3941842b5bd938908951eef9e.jpg" alt="" />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联合金融监管部门等召开会议,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及市区重点项目单位代表等参会。

  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受到地方广泛关注和踊跃报名,经县级申请、省级推荐、专家评审和社会公示,自然资源部认定了258个县(市)为第一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其中,土地资源类183个,矿产资源类57个,海洋资源类18个,示范期为2023至2025年。

  上海影视乐园常务副总经理卢绪玲表示,上海影视乐园正在保证原有拍摄业务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深度发力沉浸文旅业态。在《新世界》项目日臻成熟的同时,“武康大楼”沉浸式互动酒店、美影IP无动力儿童乐园、沉浸式电影主题营地等多个沉浸式文旅项目也已在筹备之中。(完)

黄易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