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贩卖的“安全焦虑” 北约盟友照单全收?

来源: 南方网
2024-06-30 11:55:31

  今年的北约峰会将于7月9日至1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6月24日在巴黎与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会谈后,概述了北约在即将举行的北约峰会上的优先事项——向乌克兰提供更多支持。

  “我预计,当我们在北约峰会上会面时,北约成员国将同意由北约牵头协调对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和培训。我还提出了对乌克兰的长期财政支持。”

△北约官网新闻截图

  与此同时,乌克兰也继续为寻求北约军事支持而四处奔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7日在布鲁塞尔会见了斯托尔滕贝格。

  乌克兰总统办公室当天证实,乌克兰“期待北约加强其在协调安全援助、培训乌克兰军事人员以及北约成员国对乌长期财政承诺方面的作用”。

△乌克兰总统官网新闻截图

  北约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团结”?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北约军费开支大幅上涨。

  斯托尔滕贝格本月中旬访美时对美国总统拜登表示,北约32个成员国中有23国今年军费开支将“达标”,即达到或超过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这一预估数字是俄乌冲突爆发前的2021年的近四倍,当时只有6个北约国家达标。

  斯托尔滕贝格还表示,今年,除美国之外的北约成员国军费开支总额将比去年增长近18%,达到几十年来的最大增幅。

△《政治报》欧洲版网站报道截图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看来,北约寻求增加军费开支的做法会导致欧洲安全格局进一步“失衡”。

  “现在对于北约,美国还有一个更高的目标,以前是把2%的占比作为上限,现在则希望把2%作为下限。无论是北约的再度扩张,还是军费开支的膨胀,显然都在欧洲造成了新的不稳定、不确定,反过来,俄罗斯也会继续加强军备。这会给欧洲安全形势造成冲突和对抗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对于北约盟友军费开支大涨,美国总统拜登深感满意,声称在斯托尔滕贝格任期内,北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更强、更团结”。

  但事实上,北约内部近些年来分歧不断。在援助乌克兰问题上,北约内部一直有不同的声音。

  匈牙利政府始终反对军事援助乌克兰;

  斯洛伐克对军援乌克兰不积极;

  法德两国相互指责对方援助乌克兰力度不够;

  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至今军费开支未能达标令东欧国家不满;

  保加利亚总统拉德夫本月27日表示拒绝率领保加利亚代表团参加北约峰会,原因是,他不同意看守内阁对北约峰会的框架立场中有关保加利亚要对俄乌冲突做出承诺的一些规定。

△“欧洲动态网”报道截图

  与此同时,援乌两年多的北约国家已逐渐显出疲态,民意支持率也出现下滑。这些国家普遍在财政上捉襟见肘,军工能力不足导致屡屡无法兑现军援承诺。

  向盟友贩卖“安全焦虑”的美国渔翁得利

  随着军费开支不断上升,北约盟友与美国之间也渐生嫌隙。

  北约军费大幅增长,一大推手就是美国不断向盟友贩卖“安全焦虑”,本国军工企业趁机渔利。

  △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6月17日在华盛顿对美国总统拜登表示,欧洲国家大部分新增军费开支将用于从美国购买更多军事装备。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认为,美国想从安全和防务上控制欧洲。

  “北约要求增加军费的主要理由是所谓的乌克兰危机以及所谓的欧洲安全威胁。这背后是北约和俄罗斯长期且深刻的矛盾,美国想通过刺激欧洲国家‘重新武装’达到自己在安全和防务上控制欧洲的目的。”

  的确,除了攫取经济利益,美国还通过“恐惧营销”让盟友对其产生“安全依赖”,从而在安全战略上操控盟友,维护其在西方世界中的霸主地位。

  北约东扩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在美国的主导下,北约以俄罗斯为“假想敌”不断东扩,导致乌克兰危机升级,欧洲大陆重燃战火,美国趁机“浇油拱火”,向北约盟友兜售武器,让欧洲成了火药桶,站在危险边缘。

  就像瑞典跨国和平与未来研究基金会创始人扬·奥贝里所说,“北约的基本作用是确保美帝国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并将其盟友控制为附庸”。

△奥贝里

  当地时间6月26日,荷兰首相马克·吕特被任命为新一任北约秘书长,他将于今年10月接替斯托尔滕贝格。

  然而新秘书长显然也不太可能给北约带来太大改变。吕特当选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是乌克兰军援的支持者,与北约战略重点一致。他上任后的首要任务就是继续援助乌克兰。

△路透社报道截图

  北约国防部长会议本月14日批准了一项计划,由北约协调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和训练,接替目前负责上述工作的“乌克兰防务问题国际联络小组”。这一计划将在7月北约峰会上正式启动,因此吕特在协调军援乌克兰方面的任务将更加繁重。

△美联社报道截图

  成立于1949年的北约是冷战产物,在美国主导下,北约不断寻求扩张地理边界和活动范围,一再挑起战争冲突,所到之处硝烟四起。

  德国联邦议院外事委员会委员马蒂亚斯·穆斯多夫警告说,欧洲各国不应该继续牺牲自己的利 益,为美国挑起的事端买单。

  “美国想要达到的目的是欧盟与俄罗斯长期无法进行对话,从而陷入一种‘战争经济困境’。美国是很多国际问题的始作俑者,但承担后果和影响的往往是欧洲。所以欧洲眼下必须得好好想想,未来五十年甚至一百年,欧洲该如何自我定位,实现独立自主。”

△马蒂亚斯·穆斯多夫(资料图)

  素材来源丨环球资讯广播《环球深观察》

  记者丨杜慧琴

  而目前身处新能源汽车拥挤赛道的企业,除了奋力争先,确实也没有太多其他选择。有造车新势力负责人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二十年前,中国企业去赶超合资企业是没有胜算的。但是十几年过去了,自主品牌在市场占有率上已经实现了碾压。这一次,国内企业与特斯拉的对比,很像二十年前,但是中国在新能源智能汽车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追赶特斯拉不会再用那么长的时间了。”

  事实上,从2023年前两个月的销量来看,似乎只有特斯拉享受到了降价带来的销量红利。数据显示,特斯拉1月销量为66051辆,2月销量为74402辆,而目前特斯拉旗下主销车型仅有两款。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下称“乘联会”)数据显示,过去的一年新能源乘用车批发649.8万辆,同比增长96.3%,市场渗透率达到27.6%,较2021年提升12.6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过去一年每卖出4辆车就有1辆是新能源汽车。

  事实上,燃油车企业普遍拥有更好的盈利表现,加上部分地方补贴支持,一些车型在此轮价格战中给出的优惠力度历史少见,短期内也吸引了大批消费者。由于汽车是耐用品,消费者不可能在短期内反复购买。这也让市场中相对弱势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一时间几乎失去了对市场的掌控力。

  据《中国新闻周刊》不完全统计,2017年6月至今,在大约5年半的时间里,云南烟草系统至少有7名高层被查。除了上述四人,另外三人为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原党组书记、局长、总经理余云东(2017年6月),云南中烟原副总经理李天飞(2019年1月),江西中烟原总经理姚庆艳(2021年11月),姚庆艳曾在2005年2月至2015年1月担任近10年的云南中烟副总经理。

  尽管蔚来汽车目前是“蔚小理”中亏损最多的一个,但李斌依旧为蔚来汽车定下要在2024年前实现季度盈亏平衡的目标。秦力洪对于2023年新能源汽车全年的发展走势也表达了乐观态度,“今年一季度是整个汽车行业也是整个电动车行业过去若干年以来最困难最有挑战的季度,我们都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它和全年的大幅度增长并不矛盾。”

李佩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