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赤峰马鞍山下,张国利的多民族家庭幸福生活

来源: 上游新闻
2024-07-01 01:59:03

  中新网赤峰6月29日电 题:赤峰马鞍山下,张国利的多民族家庭幸福生活

  作者 杨程晨 葛艾林

  马鞍山脚下,张国利家面积不大,但窗明几净,小院一侧种有果树、花卉,另一侧停放着电动汽车、三轮车。院门前旗杆高竖,一面国旗在山谷中飘扬。

  “我们家现在共有11口人,有汉族、蒙古族、满族3个民族。”张国利的小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村,家中四世同堂。近日,中新网记者参加“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活动来到马鞍山村,张国利老人接受了媒体采访。

  “正当中的是我母亲。”指着墙上的全家福照片,他一一介绍家庭成员的民族,“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组成多民族的家庭,都是因为缘分。咱们农村过去‘说媳妇’也不刻意分辨民族,介绍人介绍彼此的时候,不会过问对方(是什么民族)。”

  张国利的多民族家庭,是他所居住的马鞍山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互嵌式”生活的缩影。这个村子有420户,汉、蒙古、满3个民族在此世居。2020年至2022年,该村先后被评为市级、自治区级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近年来,马鞍山村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发展山葡萄产业3500亩、农家乐16家,成立旅游公司带动乡村旅游产业,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9万元。

  “现在的生活,跟过去比,是太好了。”张国利夫妇有几亩山葡萄地和杂粮地,加上外出打工所得和村里其他收入,二老的年收入可达10万多元。

  令张国利感受最深的是这些年村内环境明显变好了,特别是村民们的环保意识发生了大转变。“过去大家随意扔垃圾,后来村里给配备了垃圾箱,还有专人来回收垃圾。村里的道路变干净了,路况也越来越好,晚上串门不带手电筒也不用担心走路被路 面坑洼绊倒。”

  离张国利家不远的马鞍山林场始建于1962年,曾获颁“全国十佳林场”荣誉称号。因为这方碧绿,喀喇沁旗近年着手发展旅游业,张国利盼望有更多的游客来到自己的村子,“看看现在的马鞍山发展成了什么样”。(完)

  位于中缅边境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的瑞丽口岸,是中国对缅甸贸易最大的陆路口岸。当日,瑞丽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站长对口岸各岗位民警统一下达开关指令后,瑞丽口岸各出入境通道同时打开,出入境旅客在执勤民警的引导下在限定区域有序排队接受边防检查。

  <strong></strong><strong>【加强合作 打造新亮点】</strong>

  近年来,内蒙古持续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中型灌区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升,取到了良好的经济、生态、节水效益。

  杭州出入境边检站执勤四队教导员李小飞介绍,“乙类乙管”实施后,入境旅客办理通关手续的平均时间约1分钟,通关效率较此前有大幅提升。同时出入境航班边检任务由原来的每日8小时完成验放,延长至18小时完成验放。

  当天,青年企业家、投资人、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包括赵加雄在内的四位获奖青商表示看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前景,未来要继续深耕“包邮区”、奋进新征程。

  其中,办理类包括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简历发布、失业保险金申领、创业担保贷款申请、就业补贴申请、创业开业指导、培训报名等8项;查询类包括岗位信息、招聘活动及各区县劳动维权举报投诉电话等3项。

朱玟秀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