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奎”冒充“咪喹”,别让药品名打“擦边球”

来源: 悦文天下
2024-06-07 08:58:29

  《水浒传》里有李鬼冒充李逵,如今市场上有“咪奎”冒充“咪喹”。“咪喹莫特”和“咪奎莫特”不仅名称相似,而且包装雷同。但正如李鬼没有李逵的本领一样,消字号产品“咪奎莫特”也没有药品“咪喹莫特”的治病功效,可患者分不清“奎”和“喹”,病情就容易被耽搁,等明白过来,上当受骗之感就会油然而生。

  商品名碰瓷药品通用名,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比如,若仅从名称上看,导致“大头娃”的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很像是一种皮肤病药,但它属于消字号产品。此外,中消协曾对某电商平台销售的针对婴儿湿疹的产品进行调查发现,该网站大量充斥着宣称具有治疗效果的婴儿“湿疹膏”,看名称与药品无异,但经购样后查验,均为仅有消毒作用的消字号产品。

  商品名称混乱,在药品之间更为严重。通用名是正规的、公认的名称,商品名则是药企起的名称。比如“妈咪爱”是商品名,其通用名为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现在家长们普遍记得了其商品名,反倒不知其通用名。曾有全国政协委员就药品商品名称规范管理提交提案,并举例说明,阿奇霉素是通用名,但不同厂家生产的阿奇霉素有不同的商品名,由于生产厂家众多,导致阿奇霉素的商品名有近20种之多,极易搞混。

  药品的商品名除了数量繁多,而且杂乱无章,有些还存在刻意误导或虚假宣传现象。比如曾有一种中成药的商品名叫“消癌平”,被当时的国家食药监部门领导点名批评,质问“你消的是什么癌症”“如果吃了这个药能够把肿瘤消掉了,外科医生也不用做手术了”“这种名称不改行吗”。药品商品名称之乱,可见一斑。

  更有甚者,有些药品的商品名连见多识广的医务人员都“称绝”,比如一种商品名为“百事必妥”的药品,其通用名为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国产药,其进口药的商品名叫“可乐必妥”。一种抗菌药的注射液绑定一类饮料名称,着实让人感到诧异。

  五花八门的药品商品名背后藏着哪些猫腻,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的问题。碰瓷、绑定名气大的商品名称,故意追新求异,带有夸大的成分,很多都是因为想别出心裁,让人记得住,从而达到扩大知名度与销量等目的。

  药品商品名太多、太杂,有时候患者很难搞清楚,甚至会感到蒙圈,进而容易吃错或吃重药,比如患者以为是吃了两种不同的药,其实是吃了同种异名的药,进而导致药品毒副作用大幅度增加。药品名称和药品的其它内容一样,都要通过药品说明书“明说”而不 是“混说”,从而让患者看得懂、分得清,用得也放心。

  唐传艳

  头顶高低错落的网线,让胡昆伟想起刚入行时的“蜘蛛侠”梦:“我曾看到接触网工可以攀杆、走‘钢丝’,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特别酷。可我参加工作的时候就只是站在这个作业平台上。”

  当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赶到老人家中时,李爷爷还在和对方通话,并按照对方要求,正在操作手机转账。民警赶忙亮出工作证,“李爷爷,我们是派出所的民警,您正在遭受电信诈骗”。

  依托平安集团的医疗健康生态圈,平安人寿打造“保险+健康管理”“保险+高端康养”“保险+居家养老”等服务模式。截至2022年前三季度,“平安臻享RUN”健康服务计划已服务约1644万客户,整体服务满意度达99%。这不仅是平安人寿在“保险+健康管理”领域的有效探索,更是“One Ping An”协作精神和生态效应的充分体现。

  “对于特殊的孩子,足够生动的课堂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愿意主动学习知识。”执教于荔湾区致爱学校的邹宇琴说。邹宇琴班上大多是患有自闭症、唐氏综合征等疾病的学生,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借助数字设备,邹宇琴用动态图像画面替代了传统的卡片,学生们都好奇地盯着屏幕,自然而然加入课堂环节的互动中。数字设备还自带特教课件库,大大缓解了特教老师的备课压力,为课堂内容提供了多元选择。

  <strong>应退或应补税额=[(综合所得收入额-60000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符合条件的公益慈善事业捐赠)×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已预缴税额</strong>

  戴维是“中非科技小院”首批学生之一。谈及来中国学习的初衷,他向记者列举了一组数据:以玉米种植为例,赞比亚玉米产量长期保持在每公顷1至3吨,而2020年中国玉米每公顷平均产量超过了6吨。“我想了解中国是如何运用农业科技提升粮食产量的。”

吴美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