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可持续发展模式为世界提供宝贵经验

来源: 北晚新视觉网
2024-06-30 18:16:59

  文章指出,当 今世界正遭受日益严重的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一份最新的报告中警告称,全球升温即将突破2015年《巴黎气候协定》所设1.5摄氏度的关键阈值。这意味着与气候相关的地球灾害很可能进一步增加。

  文章写道,根据联合国的报告,只有约12%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有望在2030年之前实现,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年度资金缺口已从疫情前的2.5万亿美元扩大到4万亿美元以上,且发达国家仍未兑现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的承诺。

  “中国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打造)净零经济方面的表现在令人失望的全球进程中显得出类拔萃,”文章赞许道,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6月发布的报告,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中国在120个国家和地区的能源转型指数排名中位居17,成为前20名中少有的主要新兴经济体。

  文章分析称,中国凭借强大的规划与执行力,积极推广使用替代能源,从而达成了这一成就。文章举例,2022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52亿千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实际消纳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31.6%;2015年联合国通过以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核心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2016年初,中国成立由45家成员单位组成的部际协调机制,统筹推进2030年议程各项目标的落实工作。

  文章认为,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对各级人员的充分培训,中国的治理体系为公共项目的有效管理创造了适宜条件。中国建立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央政府制定目标,各省市区分级执行。2012年至2020年间,中国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近1.6万亿元,培训了大量地方官员与技术专家。2020年以来中央政府安排投资1100多亿元人民币支持全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此外,中国石化、国家电网等国有企业也积极为实现国家减碳目标作贡献。文章提到,中国石化在新疆库车建成中国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直接制绿氢项目;国家电网等电力企业发展碳信用交易,发行“碳中和”债券,大力投资清洁能源。文章强调,中国的发展模式为许多在实现可持续目标方面进展滞后的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

  养殖小区的投资约为200多万元,其中有近百万元投资款需要向银行贷款或亲友借款,部分小区获得了政府补贴。小区建成后,由小区经营者集中挤奶、制冷保鲜,运输送到乳企。“乳企当时是两笔账,挤完奶以后都有计数,奶款是奶款,打给各养殖户,咱们挣的就是管理费,挤奶、保鲜、运输,一吨奶给你多少费用,最高的时候一吨400块钱,旱涝保收。”陈波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此前,日本政府自去年12月起继续采取临时边境措施,目前,日本政府要求自中国大陆入境的旅客提供新冠阴性证明,且在入境时须进行核酸检测。

  根据21省份旅游收入、游客接待量粗略估算,春节期间“宁夏游”最便宜,人均花费414.73元,其次为“四川游”,人均花费449.48元;“上海游”人均花费较高,为1660.20元。

  《联合报》28日发表社论称,新“内阁”的组建仍是蔡英文只手主导,所以究竟是姓陈还是姓蔡,已难分难解。重点在于作为蔡英文“挡箭牌”的苏贞昌已经失去功能,换上笑脸迎人的陈建仁,至少可以纾解一些民怨,“但这面新挡箭牌能撑多久,也无法太乐观”。

  2009年,受“三聚氰胺”事件掀起的产业巨变影响,河北省喊出“牵牛出村、美化人居环境”的口号,推行养殖小区模式,养殖小区的经营者负责征地、建牛舍、设备投入。“其实就是奶牛托儿所,每家每户把自己的奶牛寄养在我们这里统一管理。”陈波回忆,在那之前,他所在的村子,一共也就300多头牛,每天能出2吨奶。由于同样经营着机械挤奶厅,投资建设本村养殖小区就顺理成章地落到陈波、张亮、李萌头上。

  <strong>(十七)创新社区治理模式。</strong>按照宜城则城、宜乡则乡原则,加快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安置社区组织体系。加强安置社区党组织建设,强化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更好发挥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新设立居民委员会的,应根据搬迁人口城镇落户进度和居住格局,科学确定居民委员会规模和辖区范围,推动居民委员会“应建尽建”。确需保留村民委员会的,应妥善做好村民委员会调整工作。加强安置社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础作用,引导群众形成科学健康绿色生活方式,促进居民融入社区。强化安置社区管理队伍建设,加大安置区街道、社区管理机构人员配备力度。完善网格化管理,加强安置区地名信息采集更新与共享应用,强化社区治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畅通搬迁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帮扶救助、法律援助、心理疏导。加强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关心关爱,切实加强其教育就学和基本生活保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引导各类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

戴佳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