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落地三年,家长更愿意生娃了吗?

来源: 伊秀女性网
2024-06-13 00:04:38

  理解教育|“双减”落地三年,家长更愿意生娃了吗?

  “双减”政策距今已实施三年,这项政策成效如何?是否真的能缓解家长的“鸡娃” 焦虑?是否会影响家长再生育的

  今年5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学者刊发了一篇论文《“双减”政策影响家长再生育意愿吗?——基于全国29个省份的调查》。该项研究是基于29个省份10341名中小学家长的调查,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实证检验“双减”政策认可度对家长再生育意愿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

  研究结果显示,“双减”政策对家庭生育二孩意愿的影响效应大于对生育三孩意愿的影响效应。与对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家长影响相比,“双减”政策对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长的再生育意愿产生了更大的正面效应。

  另外,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教育焦虑在中小学家长对“双减”政策的认可度与他们的再生育意愿之间起到了双向链式中介的作用。由于子女教育费用高昂和教育竞争的激烈,许多家庭选择了“少生、优生”的生育策略,从而降低了已育家庭的再生育意愿。随着“双减”政策的有效实施,学校提供的作业辅导和课后服务,以及政府对校外教育培训价格的规范管理,减轻了家庭教育支出的压力,进一步缓解了家庭经济负担和家长的教育焦虑,教育焦虑的减轻进而进一步减少了家庭的教育支出,逐步提升了家长的再生育意愿。

  为此,该项研究提出了几大政策优化建议:

  首先,应提高中小学家长对“双减”政策的认知水平。应积极构建家校合作的育人平台,向家长阐释“双减”政策的核心意义和深远影响,提升家长对政策的了解程度、认知水平和认可度,积极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和理念,从而有效缓解家长教育焦虑。

  其次,应持续加强“双减”政策执行力度,并强化相关的配套治理措施。一方面需要持续加强政策的执行,加大对校外教育培训行业的监督力度,减少家庭在生育和养育孩子方面的教育开支,从而有效地提高家庭二孩、三孩的生育意愿。另一方面,需要强化与“双减”政策相配套的治理措施,解决课后服务师资短缺和经费不足等问题,改革考试和评价体系,以及配套的劳动力市场改革等措施,全面提升教育的高质量和均衡发展。

  最后,教育和人口生育领域应采取多层次的综合策略,以全面提高已育家庭的再生育意愿。教育政策应与人口生育政策有机地配合和衔接,确保生育政策与教育政策之间的无缝对接,共同构建一个包含生育经济补贴、生育妇女就业支持、学校课后服务和托管服务、休假制度等在内的友好、积极、支持性的生育激励和保障政策体系。

  因此,读懂了春节,也就读懂了中国人的家庭情结。

  开启春节全新体验

  用冰瀑燃爆岩画,景区找准了文旅融合的“燃爆点”,通过发展冰雪+文旅新业态、新项目,积极推动珍贵文物走进群众。借着红火劲儿,该景区还采取文旅+特色农业的模式,进一步搞活冬季文旅市场,举办了贺兰山冬季山货文化节等活动,利用景区的客流与平台,为贺兰山沿线乡镇的特色农产品搭建新销售平台,让藏在深山里的好物、产自农田里的特产因旅游的赋能而声名远播。

  马丁·莫克告诉记者,冬季是寒冷的,但兔子是温暖和充满生机的,红色汉字“兔年”也为画面增添了融融暖意。

  “春节期间,我们联合各参建单位组织3000余人,分布在广汕高铁80个施工点进行不间断施工。”广铁集团广州工程建设指挥部党委书记郭飞介绍,春节期间开展各类慰问暖心活动。让建设者们在施工现场开心过大年。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23/41/4173779507686871965.jpg" alt="" />

王仪谕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