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华裔青年翻译中国民法典 让世界更了解中国的法治建设

来源: 大河网
2024-06-17 01:47:21

  中新社北京12月17日电 题:巴西华裔青年翻译中国民法典  让世界更了解中国的法治建设

  中新社记者 金旭

  1260条法条,花费一年半多的时间,巴西华裔青年陈怡倩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中国民法典”)翻译成葡萄牙语。她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的法治建设。

  陈怡倩出生在巴西,童年时光在浙江青田度过,之后在西班牙完成小学和初中的课程,16岁时又重新回到巴西继续深造,并如愿成为一名律师,专攻企业合规管理。“多语言环境下的成长带给我优势,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不管生活在哪个国家,我的父母都坚持教我中文,他们希望我能够保持对中文的掌握和热爱,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更好理解中华文化。”她说。

  “读本科时,中国首部民法典诞生,学校的一位教授对此很感兴趣。但当时还没有英文版,于是他请我帮忙翻译。我们商讨了翻译细节,一步步把想法变成现实。”陈怡倩坦言,这是一个挑战,但对她而言也是一次很棒的经历。“通过参与翻译和整理中国民法典,我感觉和祖籍国的距离更近了。”

  陈怡倩告诉 记者,中国有自己的机构,和巴西的政策也存在明显差异。如何在翻译中规范法律术语是一大难点。“我会先熟读巴西的法律法规,找出与中国民法典中性质相似的机构进行对照,在完成基础的翻译后,我又对文本进行五六次的修改和润色。”她说,翻译不只是语言的转换,是对原文的深入理解和再创作,在确保准确性和流畅性的同时,也要呈现出中国民法典的精髓和细节。

  2021年葡萄牙语版《中国民法典》出版后,陈怡倩参加了很多演讲活动,向当地介绍中国法律制度。“比如,我会向当地侨胞解读这部法典如何为他们提供法律保障,也会帮助巴西商人了解中国的商业模式。”她表示,在阅读中国民法典时,一定要结合中国的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来理解。

  “在巴西,当地民众喜欢中国的电影、音乐,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和美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很多年轻人渴望了解更多关于中国的信息,希望通过了解中国的发展经验,为自己的国家带来启示和借鉴。”陈怡倩说。

  怀抱着对祖籍国和对法律的热爱,陈怡倩今年选择来到清华大学进行深造。“中国在不断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我一直关注中国法律的发展动态,希望通过了解和学习中国法律的发展,向更多外国民众讲述中国民法典的影响力。”(完)

  看到“张力被捕”的消息后,一位曾在富力地产广州公司工作过的员工自觉有些庆幸。今年3月就离职的他,“之前一直各种被拖欠工资和无理由降薪”。据他所知,还没离职的同事也都在“瑟瑟发抖”,“他们非常担心,不知道工资又要被拖欠多久。”

  12月10日,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医师陈志呼吁,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患者请勿拨打120热线,请为急危重症患者留出急救热线通道。[此前报道]

  资料显示,李春生,1961年3月生,早年从河南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在郑州市第七中学担任教师,1985年到共青团河南省委工作,仕途由此起步。1998年,他出任河南省新县(信阳市下辖县)县委副书记,后历任县委副书记、副县长,县长,县委书记等职。

  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傅华对中新经纬解读道,由于奥密克戎致重症和死亡率非常低,如果当地已不把感染尤其是无症状感染作为管控人群,且强调居家自我隔离。那么,<strong>为了方便居民能自我判断是否感染新冠病毒,尤其是出现类似感冒症状,是否要到医院看病;或者要自我隔离,不传染给其他人,这个时候最好是用抗原来检测,如果阳性,再到医院做核酸进行确诊。</strong>

  眼下,“拼经济”正在成为各地的一致行动。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面对赛场的胜负,他悟出的是种种人生之道。这些解说词,他看似在对球队说、对球迷说,其实也是对自己说、对每一个拼尽全力生活的人说……

叶维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