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文学相逢论坛在法国巴黎举办

来源: 封面新闻
2024-06-30 05:16:12

  中新网巴黎6月28日电 当地时间6月26日,中法文学相逢论坛在位于巴黎的法国国家图书中心举办。

  中法文学相逢论坛旨在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由法国吴建民之友协会、中国作家协会和法国国家图书中心主办。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施战军、法国吴建民之友协会主席徐波、法国国家图书中心总干事帕斯卡·佩罗、法国文化部文化事务督察员凯瑟琳·鲁丽杰、法国巴黎图书节主席文森特·蒙塔涅等中法嘉宾出席。中国作家毕飞宇、刘震云、贾平凹、刘慈欣和法国作家菲利普·弗雷斯特向论坛视频致辞。

  中国作家协会外联部主任张洪斌在致辞中表示,中法两国文明交流互鉴由来已久。两国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欧亚大陆两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千古文脉一华章。文学作品里沉淀的是民族的文化、思想和精神,让中法文脉紧密相连,搭建起东西方交流的心灵之桥。

  论坛期间,中法两国作家进行了两场圆桌讨论。首场对话的议题是“人的处境与文学表达”,法国女作家斯蒂芬妮·勒·贝尔、中国作家梁鸿、作家张清华参加,法国跨文化管理与沟通学院教授、翻译家帕斯卡尔·埃尔巴兹主持;第二场对话的议题是“新科技时代,文学何为”,法国作家尼古拉·易杰、中国科幻作家韩松参加,巴黎太平洋通出版社创始人、社长朱人来主持。

  徐波表示,中法都是 文化大国,文学更是两国共有的国家“禀赋”,在两国人民相逢、相知与相爱中发挥着情感沟通的桥梁作用。值此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之际,举办文学相逢论坛,不仅有助于两国公众更好地了解彼此国家的文学传统,也有利于双方增进对社会现实的客观了解,从而为中法关系创造更好的民意和社会氛围

  施战军在总结发言中表示,中法两国都有丰富的文学遗产,两国文学界相互关注,相互欣赏。法国是翻译中国文学作品最多的国家之一,2013年以来中国也成为法语书海外版权售出的第一大合作伙伴。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论坛的举办是对两国文学交流、文明互鉴的一种“深情打量”和“诗意定格”,蕴含着对两国文学交往与情谊的回溯、思考、遐想和期许。他表示希望中法作家间的此类“文学相逢”要经常进行。(完)

  如何做好海南省的工作?4月2日,刘小明表态说,竭尽所能、勤奋工作,“作为一名新海南人,从昨日凌晨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刻起,我就已经与海南的开放发展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所以,当宿白在1978年以一篇《云冈石窟分期试论》推翻了日本学者的分期和方法论,重新划定了云冈石窟的三个时期与相应的形制与造像特征,从根本上改写了云冈研究的基础时,日本学界自然无法按捺。1980年和1981年,长广敏雄先后发表《驳宿白氏的云冈分期论》和《云冈石窟之谜》两篇文章,对宿白的研究进行了激烈反驳,甚至质疑其所采用文献的真实性。

  今天(4月2日)开始,今年以来最大范围雨雪将在中东部铺展开来,河南南部、湖北北部和南部、湖南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局地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那么暴雨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如何防范其引发的各种灾害?这份暴雨避险防御指南请收好↓

  不过伴随迁都,云冈石窟也逐渐陷于衰落,至北魏后,历朝仅以修缮为主。有唐一代,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云冈未再有大项工程;辽金时期的主要工程限于大规模修整;到明代时,石窟几近荒废,寺院建筑也被焚毁;清顺治八年,木构窟檐和寺院得以重修,康熙皇帝还曾为云冈寺御书匾额“庄严法相”,乾隆年间亦对石窟有所修葺。

  “如果只是做‘淄博烧烤’这个单项题,这阵风很快就会过去。近处的菏泽曹县也火过,远处的柳州螺蛳粉也火过,但很快就偃旗息鼓,‘网红现象’的生命周期很短。”淄博市高青县政协委员于宗新呼吁加强品牌建设,积极申报“淄博烧烤”地理标志商标。

  才子黄霑也非常欣赏张国荣,认为他是一个很“真”的人,“娱乐圈,人人说话都留三分。但是张国荣有话讲尽,由心到口,无滤嘴的。”

张家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