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快迈向造船强国

来源: 红山网
2024-06-01 22:00:45

  中国加快迈向造船强国(专家解读)

  日本“交通新闻”网站报道称,中国作为商船的世界级工厂的地位逐渐稳固。报道显示,2022年造船完工量的国际市场份额,中国占47.3%。

  据马来西亚《星报》报道,2023年前8个月,中国船舶工业产量、新订单和持有订单均强劲增长。2023年1—8月,中国造船完工量占全球总量的49%,手持订单量占全球总量的53.9%。

  当前,中国船舶制造业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呈现一系列新进展、新变化:首先,高端装备建造取得突破,船海产品全谱系发展。2023年11月,中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交付,标志着中国已形成船海产品全谱系总装建造能力。2024年1月,“爱达·魔都号”顺利完成商业首航,中国国产大邮轮逐渐驶向大海。

  其二,市场环境呈现有利变化,船企效益明显改善。2023年,主要船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企业效益明显改善。同时,船价、钢价、汇率等影响企业效益的市场环 境均呈现有利变化。2023年,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主营收入利润率达到4.2%,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其三,重点船配产品不断提升,新能源装备取得新突破。重点船配产品装备实现交付。船用甲醇燃料、氨燃料供给系统获得批量订单;首台船用中速大功率氨燃料发动机点火成功;全球首台套船用甲醇双燃料锅炉获得了型式认可证书和产品证书。

  中国船舶业取得积极进展,得益于多方面因素。首先,近年来中国船舶工业建立了集研发、设计、建造、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有力支撑国际航运、对外贸易、海洋经济发展。自主设计建造的主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重点产业集群在国际竞争中崭露头角,初步形成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大造船基地的空间布局,涌现一批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专业化配套企业。

  其次,新船订单结构不断优化,积极适应绿色低碳化转型。在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中国有14种船型新接订单位居全球首位,其中,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和汽车运输船新接订单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79.6%、72.1%、47.8%和82.7%。绿色船舶订单快速增长,零碳船舶订单取得突破,新接绿色船舶订单国际市场份额达到57%,实现了对主流船型的全覆盖。全球最大700箱纯电动力集装箱船、全球最大5400马力纯电拖轮、国内首艘500千瓦氢燃料电池动力船等研制完成并投入使用。

  中国船舶业稳步发展,为世界带来积极影响。一方面,中国船舶业能提供满足国际市场要求的全谱系船舶产品;另一方面,中国船舶业能为国际航运业提供低碳、零碳等多维度的解决方案,包括新造船、修改装船舶、新型船用环保设备及服务等。此外,中国船舶业能为世界海上油气能源及海洋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提供钻采、生产以及运维等一流海工装备。

  未来,中国船舶行业可进一步落实船舶行业发展规划,巩固优势,分类施策。坚持智能绿色和高质量发展方向,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推动中国向造船强国迈进。

  (林子涵 吴 约采访整理)

  这还只是技术层面的分析。如果从人心向背上看,裴先生,你可以在华盛顿街头问问美国人,台湾在哪儿,他们愿不愿意为台湾搭上性命。然后你再到北京街头或中国任何一个地方,问问普通老百姓答不答应把台湾分裂出去,他们会拼命的。美国人在阿富汗苦撑20年,最终摧枯拉朽仓皇溃逃。想在台湾赢?!痴人说梦吧。

  “现在的中国可以打开国门,让任何人来看。”薛剑说,“从中作乱、制造不和谐声音的只会是极少数,绝大部分人不会给中国差评。”他说,期待团员们用亲身经历讲述最真实最地道的新疆故事,成为传播中日友好正能量、促进相互理解的民间使者。

  <font cms-style="font-L strong-Bold">央视网消息:</font>据“中国水利”微信公众号消息,据预报,6月20日至25日,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西南东部南部、江南、华南西部北部及湖北东南部等地将有一次强降雨过程。受其影响,长江流域鄱阳湖和洞庭湖水系,珠江流域柳江、桂江,太湖河网区及浙闽地区钱塘江、闽江上游富屯溪等主要河流可能出现超警以上洪水,暴雨区内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发生较大洪水。水利部信息中心(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中心)于6月19日11时发布洪水蓝色预警,提醒有关地区注意防范。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华为公司正在向大约30家日本中小企业收取专利技术使用费,涉及搭载“无线通信模块”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和系统公司。

  新加坡国务资政兼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尚达曼6月13日曾称,中美竞争的最终结果不太可能是“一种制度胜过另一种制度”。两国必须共存,并且是以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方式共存。(完)

  吴波说,沙漠地区不缺土壤,风沙土本身就是一种土壤类型。我国干旱区分布着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年降水量只有不到200毫米,仅靠天然降水无法支撑大量树木生长,大面积或高密度种树会降低地下水位,耗光土壤水分,导致沙漠生态系统崩溃。

邱天月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