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兴安纪念灵渠研究先驱者唐兆民 助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来源: 气象小秘书
2024-06-27 03:59:09

  中新网桂林12月15日电(欧惠兰)为致敬先贤,助推灵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12月15日,广西桂林市兴安县举办灵渠研究先驱者唐兆民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

  据介绍,唐兆民先生是灵渠研究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他倾注毕生精力完成《灵渠文献粹编》一书,于1982年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该书是目前最全面、最系统地介绍灵渠历史文献的书籍,是研究灵渠的必备工具书之一。

  当天,与会嘉宾参观了位于广西兴安县溶江镇通济村的唐兆民故居,并实地考察了秦城遗址通济城。

  唐兆民于1903年在广西兴安县溶江镇通济村出生,早年从事基层教学工作。唐兆民是广西爱国民主人士,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也是广西瑶族历史研究的领军人物。

  1935年,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到广西大瑶山开展民族调查,唐兆民便是调查组成员之一。

  唐兆民从1936年开始,便利用一切机会收集散存于千年古籍中有关灵渠的资料。30余年后,他从浩如烟海的古籍中辑录出了24.4万字有关灵渠的文献资料。

  1972年唐兆民退休后,就开始把灵渠资料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历时七年,三易其稿,《灵渠文献粹编》共辑录从汉代《史记》到民国三十八年(1949)《广西通志简刊》文献共397条。这些文献来自146部不同的古籍,涵盖了中国古代几乎所有出版物门类。与灵渠有关的资料、各种历史地理专著、地方志、游记、碑刻资料等一应俱全。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唐丁宁在介绍父亲唐兆民编纂《灵渠文献粹编》时回忆道:“因当时外界条件,父亲用了三、四十年完成《灵渠文献粹编》撰写,从我初中开始,父亲列出单子,由我到 桂林图书馆古籍资料室帮父亲查资料,使我从小熟悉灵渠,并对父亲搜集资料的选择和方法比较了解,出版前几年因父亲身体不好,最后校对工作由我来完成,希望灵渠研究的专家,在这本工具书的帮助下取得更大的成果。”

  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也是全世界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至今仍然发挥着农田灌溉、排洪、补水、旅游等功能,被称为“活态的遗产”。2018年,灵渠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近期,内河航道国际组织(IWI)批准并授予桂林市和灵渠博物院2026世界运河大会举办权。(完)

  每逢佳节倍思亲。异乡的节日,于传统的人之常情来讲,或许意味着某种程度上的缺憾。“既来之,则安之。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像我这种情况,千千万万。然而家人所给予的充分理解和支持,也成为我在这里安心干事创业的源源动力。”张博林说道。

  1月19日腊月廿八,泰国总理巴育在泰国叻丕府出席泰国2023“欢乐春节”——叻丕兔年新春庆祝活动开幕式,中国驻泰国使馆临时代办杨欣代表中方共同出席。杨欣向巴育赠送了2023“欢乐春节”兔年吉祥物和礼物“红包包”、“福袋袋”。巴育身着唐装手捧吉祥兔,用中文向两国人民拜年“新正如意,恭喜发财”。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南京1月20日电 (记者 杨颜慈)<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20日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大地一派喜气洋洋迎接新春佳节之际,群星也在浩瀚天宇开启“新春派对”,送上来自外太空的节礼。

  “2022年是很特别的一年,我们一路成长,不停碰撞;我们跋山涉水,抵达的不是远方,而是内心最初出发的梦想。”在岁末年初,苏雍竣这样总结过去的一年。

  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

  受到邻居老爷爷的影响,陈耀自幼开始学习剪纸技艺并日趋成熟,形成了自己的剪纸风格,“我在五六岁的时候,就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学习剪小蝴蝶、小鱼、小青蛙等。”陈耀说,他的剪纸是在“做加法”,每个作品都要通过很多吉祥元素来表达,所以作品看起来很饱满、丰富。

林丽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