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评:网络正能量,见证中国乡村的幸福模样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6-29 13:32:42

  中新网北京 6月28日电(左宇坤)白天,他们可能是小城里摆摊的老板,或是送快递的小哥;夜幕降临,他们会成为绿茵场上的超级球星。一身盛装叮当作响的苗侗姑娘是最亮眼的啦啦队,吹奏芦笙的男人则会趁着中场休息时一路“笙”歌。

  2023年,全称“贵州榕江(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的“村超”成为网络热词。村里的球赛火遍中国、出圈海外,普通的村民一下变成耀眼的明星……小说和电影里才会有的传奇故事,在中国贵州省黔东南的小县城真实发生。

  “村超”为什么能火?这里有中国乡村幸福的模样。在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里,多个有关“村超”的报道入围,成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年3月,活动终选结果揭晓,经过初选、专家审核评议、网络展播投票、终选以及结果公示,550件网络精品脱颖而出。从丰富的网络精品中,我们看到了更多中国乡村的温暖故事。

  物产丰饶,手艺精妙。苹果、木耳、茶叶、黄花……这些来自乡野田间的“土特产”,是农民增收的希望,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在一篇篇报道里,我们看到大江南北万物丰茂,各地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一个个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惠及百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历史长河积淀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我国是世界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中国73%以上的非遗项目保存在传统乡村。非遗成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我家乡的文明遗存’网络主题传播活动”描绘了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文化根脉。

  乡村美丽,经济勃发。从全省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作为中国式美丽乡村的典范,浙江省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同时,重塑着乡村治理现代化格局和乡风文明。

  美丽乡村成发展“金名片”,乡村蝶变获联合国点赞。“千万工程”在实践中持续深化、不断迭代,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如何转变发展理念、调整发展方式,特别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报道里的一个个生动案例成为重要抓手,践行着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口袋富裕,精神丰盈。在浙江绍兴,鲁镇和未庄成了现实中明媚的新地标;在山东高密,一个红高粱影视城在田野中崛起;在湘西边城,“翠翠”每天等待着世界各地来的游客……“文学照进现实”的奇妙,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美丽蓝图,都被凝聚在《文学里的村庄》等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故事里。

  足球场泥点飞溅,你方唱罢我方登台;古村的千年古榕,见证着无数老少的欢声笑语。乡村是新时代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承载着文明记忆、家国情怀、血脉传承。在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故事里,具有中国特色的美丽乡村,焕发着无尽的光彩。(完)

  <strong>——欧洲政策调整利于局势缓和</strong>

并顺利安全解救回被拐女童小欢欢

  除了重磅分享,跨年活动还将镜头对准了科研机构的工作日常。《中国国家地理》融媒体中心主任张辰亮(抖音账号:@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带观众探访了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的昆虫、鸟类及兽类分馆,并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现场演示标本的制作过程,让大家沉浸式体验了在资源库的科研工作状态。探访中,张辰亮特别介绍了鼠兔,一种长得像老鼠但尾巴短的兔科动物。他介绍到,“青藏高原上,很多动物就指着它饱腹,像藏狐最爱的食物就是鼠兔,没啥别的可吃。所以鼠兔养活了整个高原,作为高原最底层的物种,我们叫它高原大米饭。”

  落地迅速,开端总体良好。据人社部信息中心主任宋京燕介绍,2022年11月2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实施当日,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达110万,截至12月6日开户人数突破1000万,截至12月25日开户人数已超过1700万。工商银行个人金融业务部总经理曾琪表示,目前工行已经为几百万客户开办个人养老金账户。

  “高峰”“爬峰”“峰值”等词频繁见诸媒体。什么是疫情高峰?哪些因素会影响峰值?在没有全员核酸检测的情况下,如何统计预测感染规模?对即将到来的春运又将形成什么样的压力?

  部分存量房贷“降息”在即

李美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