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矿业找矿增储获得突破 铜金属价格上涨刺激上游开发

来源: 三九养生堂
2024-06-30 22:40:08

有观点认为,紫金矿业早在2020年收购巨龙铜业50.1%的权益,如今巨龙铜矿铜资源量实现大幅新增,以当年的买入价看,是否意味着紫金矿业“捡了大漏”?

巨龙铜矿“含金量”猛增

紫金矿业最新披露,根据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出具的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旗下西藏巨龙铜矿、黑龙江铜山铜矿合计新增备案铜金属资源量1837.7万吨、铜金属储量577.7万吨。

公开信息显示,巨龙铜矿是国内最大的世界级斑岩型铜矿,2020年,紫金矿业入主西藏巨龙铜矿,并主导开发。2023年,巨龙铜业实现矿产铜15.44万吨、钼5596吨、金633千克、银105.7吨,是紫金矿业旗铜板块业绩贡献的两大主力矿之一。

而根据新的评审意见,2024年,巨龙矿区新增铜资源量达1472.6万吨。新增备案完成后,巨龙铜矿铜资源量达2588万吨,平均品位0.29%,约为公司2020年并购核实铜资源量1041万吨的2.5倍,也是中国目前备案资源量最多的铜矿山。

紫金矿业认为,新时期地质找矿难度大,是“技术活”,科技创新是实现地质找矿突破的有效途径。

看懂经济平台产业观察家洪仕宾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认为,铜矿探明储量增加的原因可能有多个,包括地质勘探技术的进步和改进,提高了对铜矿资源的发现和识别能力;矿业市场的竞争加剧,使得矿业公司更愿意投入更多的资源来寻找和开发新的铜矿资源等。

需求和涨价刺激上游开发

业内人士认为,铜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同时市场需求不减,也是刺激上游加大“找矿”力度的原因。

生意社数据显示,经过4月份和5月份的强劲上涨之后,6月份铜价出现大幅调整,震荡下跌。截止到6月27日,月初铜价为81933.33元/吨,月末铜价下跌至77690元/吨,整体跌幅为5.18%,同比上涨13.05%。铜价大幅调整主要原因是海外投机买盘消退、高铜价对国内需求的抑制和季节性淡季。不过近几个月,家电用铜保持较快增长,同时新能源汽车和附带的充电桩用铜是最大亮点,未来需求保持乐观。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 长柏文喜表示,铜金属价格在今年呈现上涨趋势。主要是由于全球经济的复苏和铜在许多领域(如建筑、电力、交通等)的广泛应用,使得市场对铜的需求增加。短期内,铜金属市场可能处于供需平衡的状态。然而,长期来看,如果铜金属价格持续上涨,可能会刺激更多的勘查工作和矿山开发,这可能会影响市场的供求关系。

对于此次紫金矿业“找铜”突破,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应当理性分析。柏文喜也认为,储量增加可能会影响未来的开采和销售价格,但矿产价格通常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矿山的质量、地理位置、开采难度、未来市场需求等。

据披露,在今年2月份,巨龙铜矿二期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设获批并已全面启动,预计总投资174.6亿元,将在2026年一季度实现试生产。

不过从紫金矿业公布的最新信息看,巨龙矿区铜金属资源品味也出现了下降,其中2022年估算铜边际品位为0.30%,而2024年新增备案后估算边际品位为降至了0.17%,已经低于铜矿勘察规范露采的一般工业指标。结合巨龙铜矿高海拔的复杂地理位置以及交通环境等因素,依然考验矿企后期开发运营能力。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文章作者:李婷

原标题:紫金矿业找矿增储获得突破 铜金属价格上涨刺激上游开发

  辽宁博物馆工作人员耿雷在《城市中博物馆游学新现象的忧与思》一文中披露,博物馆游学虽然与海外游学项目数万元的收费标准相比较低,但实际也算收费不菲,为期一两日的博物馆游学起码收费一两千元,有些活动听两小时讲解就要收费四百元至六百元不等。中国大多数公立博物馆自2008年起免费开放,机构带人到博物馆参观学习几乎没有门票成本,却要向学生和家长收取大笔学费,称得上是“一本万利”。

  《专家共识》表示,新冠病毒流行与发生带状疱疹的风险,目前无明确证据,但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感染者若发生带状疱疹,常在新冠感染发病后的1~2周内,并伴随典型症状。

  北京林业大学一位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前一阶段社会广泛关注的“宁夏万亩树木”所在地,属典型的内陆干旱沙漠气候,降雨少、蒸发量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干旱等恶劣自然气候特征,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促进幼林生长妨碍极大。即便在造林区,也应坚持“适地适树”这一生态学基本原则,根据各种沙地不同的立地条件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将抗旱及适生树种列为主要造林树种。

  这篇文章回顾道,近些年,动辄就有声音渲染某某学科无用论。事实上,不是某某学科无用,而是这些人所言的“有用”标准太窄。毕业后要为面包和牛奶奔波不假,但大学求知的意义绝不仅限于此,它更多是一种思维的训练、视野的涵养,以及为未来蓄能。很多“无用之学”或许无法立竿见影地变现,但长远观之,不仅丰盈着我们的头脑,更可能是真正的富矿。

  如今,美国一边挥舞着大量政府补贴,在《芯片与科学法》之下吸引韩国三星电子和海力士赴美投资建厂,另一边又要求在领取美方补贴的同时,韩国企业不能留下在华生产设备并进行部分扩张。

  日媒在报道中渲染称,参与调查的知情人士透露:权恒道在“产总研”担任高级主任研究员的同时,还曾在中国“国防七校”之一的北京理工大学兼任过教授,疑似参与中国国家级科研项目。

袁冠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