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非遗与旅游融合 促人气财气两旺

来源: 大众日报
2024-06-09 01:35:50

  中新网昆明6月8日电 题:云南非遗与旅游融合 促人气财气两旺

  作者 黄兴鸿

  纳西族东巴画、白族扎染、傣族手工造纸、豆末糖、豌豆粉、德昂族酸茶……6月8日,云南省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七彩云南·非遗购物节”昆明市博物馆的活动现场,全省16个州市的5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展品琳琅满目,300余件非遗实物现场展览,吸引市民驻足。

  “今天认识许多非遗展品,收获很多。”观看展览的昆明拓东二小六年级学生蔡宜辰如是说。

  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多姿多彩、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该省积极促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让许多非遗项目产品实现人气财气两旺。

  “德宏的德昂族酸茶选用头春茶制作,经9个月以上的发酵,品茗时酸中带甜,回甘生津。”展销酸茶的杨丽华称,她家酸茶年产量约20吨,以前靠线下销售,近年来线上销售增多,到今年约占三成。

  陈光林是玉溪青花瓷烧制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他介绍,因旅游带动和政府支持,现在青花瓷从业人员大增,种类也更为丰富,线上销售也渐成主流。“2023年,我家线上销售仅占三成,今年则达到七成。”

  昆明市斑铜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碧、红河州建水紫陶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黄倩均表示,在保护传承好传统技艺的同时,他们也通过研学、授课、电商等做好宣传,电商销售呈逐年增长趋势。黄倩称,今年到她家开展研学的游客有望突破6000人次,紫陶线上月销量逾5000件,约占总销售70%。

  据介绍,在推进旅游与非遗深度融合中,云南通过开展非遗进景区、进酒店、进民宿,推出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举办“云南非遗伴手礼”评选等活动,为非遗的传承发展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为游 客带来更加丰富和独特的旅游体验。

  截至目前,云南省“格萨(斯)尔”“傣族剪纸”“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全省国家级、省级、州市级、县(市、区)级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分别为127项、686项、3015项、7766项,四级代表性传承人分别有125人、1419人、3568人、12563人。此外,迪庆州、大理州入选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云南非遗项目得到保护传承的同时,不断结合市场,创新推出文创产品等,深受市场欢迎,发展后劲十足。

  据统计,2023年,红河州建水县的建水紫陶生产销售企业和个体户达2650户,从业人员逾4万人,年产值达70亿元。而楚雄州的彝绣产业,10年来增幅较大,2012年至2022年,该州绣娘人数从2.75万人增加至5.7万人,彝绣产值从2012年的0.2亿元增至2021年的2亿多元。(完)

  商标方面:全年注册商标617.7万件。完成商标异议案件审查16.9万件。完成各类商标评审案件审理41.2万件。收到国内申请人提交的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5827件。

  电商平台的数据印证了“兔元素”成为年货消费热点,兔年“拜年服饰”成为热门搜索词,兔耳朵帽子、兔子毛衣、兔子黄金等包含兔元素的商品备受消费者青睐。

  “关键在于制造轴承的材料和大型滚子的加工精度不过关,全流程技术链条不贯通。”李殿中告诉记者,这也正是盾构机用超大直径主轴承自主可控制造久而未成的主要原因。

  广东省人大代表、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吴以环建议,加快快递外卖包装绿色转型,进一步推进快递外卖包装领域的减污降碳工作,这也是广东省做好“双碳”工作、建设绿美广东的必经之路,更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20世纪70年代,国宴上的“竹荪芙蓉汤”让贵州的红托竹荪扬名中外,但长期以来,受栽培技术限制,红托竹荪一直未能形成规模化种植。

  2021年5月13日,西湖区检察院依法受理了犯罪嫌疑单位T公司、犯罪嫌疑人陈某某等12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一案。针对该案是否涉嫌开设赌场罪的共同犯罪问题,检察机关审查认为,T公司、陈某某等人与上游犯罪分子没有共谋或默认的共同故意,也未实施共同的犯罪行为,没有直接从上游犯罪行为中获取高额利益,在侦查机关未能对上游赌博平台进行查证的情况下,不宜认定T公司、陈某某等人与上游被帮助人存在积极的意思联络,案件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定性较为适宜。经开展社会调查,检察机关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于2022年2月决定对T公司启动涉案企业合规考察。在T公司完成有效合规整改后,2022年9月,西湖区检察院依法对犯罪嫌疑单位T公司、犯罪嫌疑人陈某某等12人作出不起诉决定。

曹依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