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基协注销私募怒怼举报人“砸饭碗”,到底发生了什么?

来源: 人民日报
2024-06-02 12:05:40

  界面新闻记者 | 慕泽

  被注销的私募很多,像黑岩资本这样被注销以后发文怒怼“举报人”的情况却很罕见。

  5月31日下午,黑岩资本发布《关于我司基金管理人登记资格被中国基金业协会注销的情况通告》,文中先是表示,公司2024年4月25日接到中基协注销其基金管理人登记资格的通知。这一通知意味着公司将无法开展新增业务,对于已经备案的存续基金没有任何影响。请投资人知悉。

  随后黑岩资本在文中直言:“在此,对于自2019年来一直在‘举报、投诉’我司的‘侠客’投资人们,我司郑重的说一声感谢。由于你们的不断的努力,终于使得我司失去了基金管理人资格。自古以来,华夏文明中有江湖三大仇——杀父母、夺妻儿、砸饭碗。”

  同日晚间,黑岩资本再度发文《铭记曾经那段最好的岁月》,文中强调“我司只是不能新发基金了,存续的基金业务一如往常。请投资人无需担忧。”

  公开资料显示,黑岩资本成立于2014年,公司管理团队曾成功运作10余家A股、港股上市公司,累计管理基金25支,目前已实现3支成功清算,已退出基金内部IRR为14%/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以下简称为“中基协”)则显示,截至注销时,黑岩资本旗下有2只产品已经完成清算,24只产品仍未在系统提交清算。

  黑岩资本到底是为什么被注销的?

  中基协数据显示,黑岩资本确切的注销时间为2024年4月26日,注销原因显示为:异常经营,根据2024年4月26日协会发布的《关于注销杭州嵩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6家不能持续符合管理人登记要求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的公告》,注销登记。

  而中基协在2024年4月26日发布的相关公告中则表示,2018年3月27日,中基协发布《关于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异常经营情形下提交专项法律意见书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根据《公告》相关规定,6家机构不能持续符合管理人登记要求,其中便包括了黑岩资本。

  界面新闻进一步翻阅上述《公告》发现,其中明确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法定代表人、高级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或主要出资人出现以下情形,可能影响私募基金管理人持续符合登记规定时,应当向中基协提交专项法律意见书:

  (一)被公安、检察、监察机关立案调查的;

  (二)被行政机关列为严重失信人,以及被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的;

  (三)被证券监管部门给予行政处罚或被交易所等自律组织给予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

  (四)拒绝、阻碍监管人员或者自律管理人员依法行使监督检查、调查职权或者自律检查权的;

  (五)因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证券监管部门向协会建议采取自律管理措施的;

  (六)多次受到投资者实名投诉,涉嫌违反法律法规、自律规则,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未能向协会和投资者合理解释被投诉事项的;

  (七)经营过程中出现《私募基金登记备案问答十四》规定的不予登记情形的;

  (八)其他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私募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等自律规则的相关规定,经营管理失控,出现重大风险,损害投资者利益的。

  结合黑岩资本发布的情况通报中出现“举报、投诉”等用词来看,其注销原因或与上述《公告》中提到的第六种情形有所关联。

  而在中基协2018年3月27日同时发布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私募基金行业自律管理的决定》中也明确表示,对于已经被司法机关、监管部门调查认定不再符合登记规定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协会直接根据调查认定结果对其予以公告注销。对于出现异常经营情形,且未能主动消除不良影响的非会员私募基金管理人,协会将要求其自行聘请律师事务所提交法律意见书,说明是否符合登记规定。对于未能提交法律意见书或者法律意见书认定其不再符合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协会将公告予以注销。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行业不断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私募基金管理人被注销的情况早已屡见不鲜。

  中基协数据显示,自2015年4月以来已经有2.2万余家私募基金管理人被注销,其中今年以来已经有822家私募基金管理人被注销,从注销类型上看,有500家为协会注销,206家为主动注销,106家为12个月无在管注销,10家为依公告注销。

  有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不合规的私募被注销已经是常态化的情况,被注销的私募一般也都有自己的问题,对于私募管理人来说需要不断提高合规意识,努力查漏补缺,避免因为违规被注销,而投资者面对被注销或者出现异常情况的私募则要多一分警惕。

责任编辑:郝欣煜

  打造节能降耗的工业园

  “近期,公司账户上突然多了52万元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真是雪中送炭,既缓解了资金压力,又稳定了人心。” 中建钢构天津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彭芳说。

  储备体能考察球员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邸俊鹏认为,多样化的年轻消费为老字号注入了新活力,带来了新增量。“打通老字号与年轻人之间的供需障碍是关键。一方面,传统企业要理解年轻一代所追求的精神共鸣和情感认同,进而改善产品与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年轻人的新需求和新主张从消费端也能推动‘国潮’品牌不断创新,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监制|刘鑫 李海锋 席罗曦

  能源危机和高通胀加剧经济滞胀和衰退风险。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持续的地缘政治危机和欧盟对俄制裁将欧洲国家拖入了严重能源危机和高通胀的泥潭,欧盟对俄制裁的反噬效应愈加清晰显现,能源供应短缺及价格飙升引发希腊工商业生产成本暴涨,民众基本生活饱受冲击,经济面临滞胀和衰退风险。根据希腊统计局数据,希腊通胀率自2022年4月份以来连续6个月保持10%以上。希腊政府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评估未来经济增长面临较大的负面不确定性,预计2022年三季度和四季度经济增速将大幅放缓,下调2022年和2023年经济增长率至5.6%和1.8%。

蔡志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