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探索中医药“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模式

来源: 北青网
2024-06-27 21:21:36

  中新网甘肃定西6月27日电 (戴文昌)27日,记者在“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 推动定西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甘肃省聚焦中医药振兴发展,持续加快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探索形成了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甘肃模式”。

  当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发言人来了”新闻发布活动(定西专场)——“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 推动定西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在该省定西市陇西县举行。

  甘肃省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使用历史悠久,目前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1位,是全国唯一的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

  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刘伯荣在发布会上透露,该省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现有中药资源3626种,人工种植(养殖)220余种,规模化种植(养殖)110余种,道地药材30余种,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美誉。

  甘肃民众历来有利用中医药防病治病的传统习惯,“爱中医药、信中医药、用中医药”氛围浓厚。刘伯荣说,人文始祖伏羲、医祖岐伯、三国名医封衡、针灸鼻祖皇甫谧等都是甘肃人。武威汉代医简和敦煌医学是中国中医药文化资源宝库。

  为了更好满足广大群众的中医药需求,甘肃已连续多年投入专项经费开展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目前,甘肃所有综合医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中医馆全覆盖。

  刘伯荣表示,甘肃中医药发展政策措施已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相对成熟的政策体系,有力推动了中医药在新时代的传承创新发展。

  甘肃省还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甘肃省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利好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文件。

  刘伯荣说,甘肃在1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6家岐黄中医中心(学院),累计诊疗患者约18万人次,培训境外医师200余人;吸引国外300余名学员来甘培训,招收22个国家200余名留学生攻读学位。

  据介绍,甘肃省现有规模较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6个、中药材产地市场10个、千吨以上仓储物流企业35家、限额以上中药材批发零售销售企业151户。建成75个县级电商中心,培育“琪祥阁”“当归人家”“岷府人家”等一批中药材网货品牌。

  “2023年,甘肃省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达到180万吨,中药材交易品种320多个,中药材年交易 量220多万吨,中药材交易额350亿元。”刘伯荣如是说。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是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刘伯荣说,甘肃现有国医大师2名、全国名中医6名、岐黄学者2名、青年岐黄学者3名、全国中医优秀人才35名、全国各类骨干人才170名,累计评选甘肃省名中医299名。

  刘伯荣表示,甘肃未来将与各方共享资源、加强合作交流,传承中医国粹、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产业和事业,让中医药走向世界,通过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扩大中医药产业“朋友圈”。(完)

  拿科技创新来说。2013年9月,十八届中央政治局把集体学习的“课堂”从中南海搬到中关村,学习主题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年来,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91%提高到2.44%,全球创新指数的排名由第三十四位上升至第十一位。

  活动还通过图片展览,展示群马县日中友好协会代表团访问漳州的照片。群马县日中友好协会会长中村纪雄在致辞中回顾了群马与漳州的交往画面,畅叙两地情谊。

  如今,沿古栈道岔路行走百余米,锡江码头旁两块并立的石碑上,镌刻着上世纪30年代码头翻修时的捐建名单,字迹清晰可见。村里的老人介绍,古碑上的名字多为侨民,他们归乡后翻新码头,立下此碑以作纪念。

  称多县纪委监委对收集到的相关问题整理后,向县政府办发出提醒函,要求相关单位及时整改,县政府组织县住建局和供热公司紧急排查社区供暖设备、疏通管路,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蓝天救援队、深圳公益救援队等中国社会救援力量也已赶赴震区驰援。

  “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其中蕴含着对“知”和“行”的思考。

蔡采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