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即将“上岗” 工程创下多项世界纪录

来源: 旅游网
2024-06-18 20:04:42

  即将“上岗”

  深中通道通过交工验收 工程创下多项世界纪录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王丹阳 通讯员 粤交集宣 岳路建 沈仲

  深中通道是国家高速公路网G2518跨珠江口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北距虎门大桥约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桥约31公里,起自深圳机场互通立交,向西跨越伶仃洋海域,通过万顷沙互通与南中高速连接,在中山市马鞍岛登陆,与中开高速对接。项目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全长约24公里,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

  高质量通过交工验收

  6月15-16日,深中通道交工验收会议在深圳召开。作为项目通车前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广东省交通运输厅、造价事务中心、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和应急指挥中心等共80家单位150余名代表参会。

  6月15日下午,代表们前往东人工岛、暗埋段隧道、沉管隧道、西人工岛、深中大桥、中山大桥实地察看了工程现场,了解掌握土建工程和交安机电设施等实体外观质量。16日上午,交工验收委员会听取了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及各参建单位代表的汇报,审阅了工程建设资料,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认为深中通道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完善,符合设计及技术规范要求,工序控制严格,工程质量合格,同意通过交工验收。

  交工验收委员会主任、广东交通集团副总经理职雨风表示,“深中通道工程规模宏大、综合建设技术难度高,项目开始即制定了以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示范和‘交通强国’‘质量强国’重大工程标杆为目标,全面落实现代工程管理,积极推行工业化和智能建造,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等,相继在超宽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建设关键技术、离岸海中超大跨径悬索桥建设关键技术、跨海交通集群工程运营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填补了行业空白,高品质、高精度、高工效推进了工程高质量建设,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了广东智慧。”

  建造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技术能力再飞跃

  深中通道是国家重大工程,是代表中国国家形象的名片工程。深中通道坚持需求引领、创新驱动,创新了跨海交通集群工程管理新范式,构建现代工程建设管理体系,实现“一流管理”;全力推行工业化建造和智能建造,研发形成了世界首制6毫米2060MPa锌铝稀土(镁)超高强主缆钢丝索股等15项世界首创的核心材料、关键技术和大国重器,攻克了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系统革新了离岸海中超大跨径悬索桥建造技术、外海超大尺度沉管管节浮运安装工艺,支撑了深中通道高质量、高精度、高工效建设,形成了“一流技术”;实施精细管理和精品建造,在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海底隧道、世界最大跨径离岸海中悬索桥、世界首例水下枢纽互通立交等领域取得五项突破引领性的“深中质量”,打造了“一流设施”;也培育了一批素质优良的跨海交通集群工程建设人才梯队和创新团队,为世界跨海通道工程提供了广东经验和中国方案。

  “深中通道顺利通过交工验收,不仅标志着深中通道内优外美、高质量建成得到了认可,更标志着我们建造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的技术能力又实现了飞跃。深中通道打造形成的新质生产力,未来能应用到其他跨海通道建设中去。”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主任、总工程师宋神友在现场表示。

  昂贵的能源价格使欧洲制造业不得不考虑战略东移,并且这让它们离最终消费市场更近。俄罗斯廉价能源供应为欧洲创造了制造优势,但随着欧洲决定跟俄罗斯能源脱钩,这一优势反过来限制了欧洲制造业扩张。同时中国凭借巨大需求市场与稳定的对外开放政策,使欧洲放弃美国“脱钩”战略。2022年9月,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宣布在中国广东湛江投资100亿欧元打造世界级化工基地,以逃离欧洲昂贵的能源成本,同时更靠近终端消费市场——2021年德国巴斯夫在中国区收入占比达15%。2022年11月4日,朔尔茨带领12名企业高管访华,这些企业大多在中国有非常高的销售收入占比(下图)。

  江西卫健委通报,2022年11月14日0-24时,江西省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新增治愈出院1例(萍乡市1例,在湘东区)。从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14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459例,累计出院病例1451例。截至2022年11月14日24时,全省现有本土住院确诊病例7例。

  此前两岸专家一直保持着视频会诊,10月下旬,因“团团”病情加重,台北市政府向陆委会申请大陆专家赴台,参与“团团”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赛前,中国男篮以6胜2负位列世预赛F组第二名,落后于澳大利亚队。按照国际篮联规则,世预赛每个小组前三名自动获得明年世界杯参赛资格。本次窗口期,中国队需要面对伊朗和巴林队。此番击败老对手后,中国男篮已经在世界杯门票的竞争中占据主动位置。

  “地球2.0”卫星将携带7台望远镜,任务期为4年。其中6台望远镜将携手观测天鹅座和天琴座附近的天区,6台望远镜的视场扩大至500平方度,相较于开普勒视场提升5倍,同时采用了更加敏锐的CMOS探测器。这样就可以保证项目能够观测到至少4万颗适合搜寻地球2.0的系外太阳,经过四年观测,预计可以发现约20个地球2.0。

  新京报讯 据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消息,我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晶体与结构化学奠基人之一、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唐有祺先生,因病于2022年11月8日13时34分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逝世,享年103岁。

张贞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