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传承特写:一根银针道来古与今

来源: 楚天都市报
2024-06-23 11:55:12

  中新网衢州6月21日电(张煜欢)手捻一根银针,锁定穴位后,选穴、刺入、捻转……走进衢州市中医医院杨继洲针灸楼,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针灸(杨继洲针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金瑛正为一名患者进行针灸治疗。静谧的针灸室内,伴随着淡淡的艾香,患者的神情逐渐舒展。

  针灸是中医药学皇冠上的一颗明珠。400多年前,三衢(今浙江衢州)出了一位“针圣”杨继洲,他凭借精湛的针灸医技,书写了无数银针救人的故事,更留下一部影响广泛的《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是中国古代对针灸学的一次重要总结,是明代以来中国流传最广的一部针灸学著作,共10卷20余万字,至今已被译成英、日、德、法、拉丁等多种语言,有79种版本,堪称中国古代医学瑰宝。

  2014年,杨继洲针灸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衢州市中医医院作为传承保护单位,设立杨继洲针灸楼。

  金瑛是杨继洲针灸的第五代传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继洲针灸以《针灸大成》为基,历经六代,操作以下手八法、十二字分次第手法为重。”金瑛说。

  具体来看,下手八法包括揣、爪、搓、弹、摇、扪、循、捻,可单独使用,也可相互配合使用,用之得当才能得气,得气者,医生感到针下沉涩而紧,患者有酸、麻、重的感觉;十二字分次第手法则包括爪切、指持、口温、进针、指循、爪摄、针退、指搓、指捻、指留、针摇、指拔,实用性强,需要双手配合。

  细条慢缕握在手,一针一孔转乾坤。从历史行至当下,杨继洲针灸也在传承中焕发新的光彩。

  “其实针灸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传统、那么古老。”衢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副主任汪雯是一名“90后”,三年前起师从金瑛。

  她与杨继洲针灸的缘分,早在读书期间就已开启。“我在浙江中医药大学念书的时候,学习医学史时就读到,明代的杨继洲著有《针灸大成》。因为我也是衢州人,想到这片土地上的先辈有着如此深厚的中医积淀,也促成了我未来的学习方向。”汪雯回忆道。

  纸上学来终觉浅。从纸上再到临床,毕业后来到衢州市中医医院的汪雯,对于中医与针灸经典有了更深认识。

  “针灸在实践中是非常玄妙的。比如过去我们在书本中学到,针灸的穴位在哪个位置,更多是定位在表面的解剖结构。但在杨继洲针灸的实践中,有一个揣穴的过程,医师必须用手摸到分肉之间的经络缝隙,揣摸穴位局部肌肉血管骨节结构,体会指感,才能确定穴位的准确定位,确定进针方向和深浅。如此进行针灸,效果也会更好。”汪雯说。

  在传承经典中与时俱进,则是这位“90后”对针灸的更新认识。这几年来,看似古老的中医在年轻群体中不断出圈,推拿、针灸的受众面越来越广,不少年轻人慕名而来。

  “针灸传承至今,与很多现代病种相结合,碰撞出了新的火花。”汪雯说,“如今不少年轻人压力较大,针灸在治疗睡眠障碍、颈肩腰腿痛方面都有不错的疗效。还有亚健康调理,针灸美容、减肥等等,很受大家的欢迎。”

  与时代呼应,针灸科也愈发具有科技感。如今,衢州市中医医院的针灸科还拥有不少现代医学技术仪器,如生物信息反馈红外治疗仪、多功能损伤治疗仪、微波治疗仪、智能温热电动间隙牵引等,为患者提供更多优质选择。

  眼下,这根银针正走向更广阔舞台 。

  金瑛介绍,此前日本NHK电视台为拍摄中国针灸的纪录片,专程来到衢州市中医医院,采访并体验杨继洲针灸。

  去年,在2023暑期杨继洲针灸国际夏令营上,来自全球的40余位学员来到医院,共享针灸非遗文化盛宴。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阿雅恩说,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她对这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具体的认识,特别是亲自体验扎针后,愈发领悟到针灸的魅力。

  近年来,这根银针不断从“针圣”故里出发,走向世界。衢州以打造中国针灸城为引领,与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国针灸学会开展战略合作,成立杨继洲针灸专科联盟,连续3届举办世界针灸康养大会,建成杨继洲针灸文化特色街区,为中医药文化传播点亮又一程。

  400多年前,杨继洲潜心于医,完成医学巨著《针灸大成》。400多年后,在一代代的传承接力下,这根小银针在推陈出新中不断走红,也诉说着历史文化经典的新篇章。(完)

  19世纪初,英国外交官埃尔金勋爵担任驻奥斯曼帝国大使时,将帕特农神庙的大理石浮雕运送至英国。虽然希腊政府一直要求英国归还这些石雕,但大英博物馆始终排除归还文物的可能性,称这些文物系合法获取。

  据初步预测,2023年春运全省旅客发送量约1.06亿人次,同比增长7.42%。其中,经营性道路运输约7000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3.98%;水路约发送340万人次,同比增长35.54%;铁路约发送2540万人次,同比增长3.48%;民航约发送716万人次,同比增长66.51%。

  本来,写完《中文桃李》时,封笔的念头就已经浮现在梁晓声心头了。“《人世间》之后,最先出版的是《我和我的命》,然后是《中文桃李》。这两个作品都是在我头脑中酝酿时间比较长的,写起来也相对顺手一些,接近水到渠成的一个状态。《父父子子》是完全突生出来的创作想法,本来是打算休息的。”

  新华社记者赵焱 陈威华

  濮存昕表示,“我们在这部作品中其实是在破解老舍先生的心情,这是老舍先生一部未完成的作品,每一次排练我们都在心里问‘先生在天上如何看待我们给他的作业’。这是一个挑战,我怀着敬畏的心情接受它。”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5日电 2023年春节将至,假期会有一些人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加班工资怎么算?上海人社局发布2023年加班工资日历,1月22日至1月24日加班,要另支付三倍日工资。1月21日、1月25日至1月27日加班,可以给予补休或另支付双倍日工资。你春节假期什么安排?(中新财经)

吴信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