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V都栽了!但斌却还在加仓!

来源: 红山网
2024-06-29 17:16:28

  文丨牛犇

  A股总是那么变幻莫测,比如沪指在上半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本周五)又收红了,并且还是罕见的阳包阴形态。一般而言,这种形态都意味着阶段性底部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也因此,沪指上半年并没有惨淡收官,基本又回到了年初的位置。但老实讲,指数整体没啥变化,不过,估计很多普通投资者的钱包可能都缩水了,原因无他,上半年全A有4500余只个股是下跌的,而全市场总共有5300多只在交易的个股,如果这么简单一算,炒股亏损的概率高达84%。

  这给初入股市的小散上了一堂生动的体验课,其中就包括资深媒体人胡锡进。6月26日,胡锡进表示,“今天是老胡在A股开户一年整,一大早就有很多朋友提醒我这个日子。不过,我的总亏损仍然高达74597元,占70万元本金的10.65%。”

  当然,即使是混迹股市多年的财经大V也多有马失前蹄。如某知名大V坦言,“(我是)三十年炒股老炮,四大经典技术,身经百战不败,今年要栽了。四大经典技术全部失效,就连情绪指标CTMD的都没用了。”

  那么,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下 半年又该如何操作?

  对此,但斌近期曾坦言,“去年、今年我们投A股部分采取的是高股息的策略,煤炭、石油等行业表现尚好…”而在股票投资之外,1号和2号还重仓了多只基金产品。对此,证券市场周刊曾发表《但斌投资录:有AI时代的“鲸鱼”,也有高分红的“煤贵”》一文进行跟踪。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篇文章中,证券市场周刊还公开了但斌自己管理的产品的重点投资情况,包括博时纳斯达克100ETF等8只基金。不难发现,这些基金都在近期不断创下历史新高,这也就是东方港湾多只产品表现不俗的根本原因。说句马后炮的话,如果从证券市场周刊文章发布到现在,大家买任何一只但斌重仓的基金最起码也会有将近10%的收益了。所以说,大家值得再次复读。为什么但斌会重仓这些基金产品?因为这些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以布局微软、苹果、英伟达、亚马逊和脸书等美股科技巨头为主,而这些科技巨头就是但斌下重注的底气所在。如对于人工智能龙头公司英伟达,但斌就不止一次的公开表示看好。他在6月18日英伟达市值成为全球第一时表示,“英伟达成为全球市值第一大的公司,这是对人工智能时代最好的诠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事件!人类迎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纪甚至是开启了硅基生命取代碳基生命的历史时刻……”但斌还指出,“看到新闻‘预计台积电将在2024年至2026年间每年将其CoWoS产能翻倍,英伟达已预订了其中的50%~60%的产能。’根据这个公开的信息来看,至少最近3年,英伟达的业绩增长无忧。长期目标星辰大海,短期看,估计英伟达股价到135美元~150美元之间可能会有震荡。”

  事实正如但斌预想的那样,近期英伟达触及140美元高点后即向下调整,如今报价123美元。对此,有投资者向但斌提出质疑,“英伟达已经减持了吧。”但斌表示,“没有动,这几天来钱继续加仓!人工智能时代刚刚开始!”文章就写到这里了。大家有想交流的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推荐。)

责任编辑:郝欣煜

  根据运营需要,台湾高铁2019年起规划新列车采购,因日方“狮子大开口”,两度废标。比如,一组在日本售价12亿新台币的列车,竟然向台湾高铁叫价50亿新台币。岛内多家媒体刊文讥讽“用买飞机的钱买高铁列车”。

  王贻芳建议,应给予科研单位充分自主权,将科研经费具体分配、使用权下放给研究机构。只有研究所自己才有专业能力判断,什么是领域内真正前沿和重要的问题?什么是真正的“从0到1”的原创性项目?站在整个机构统筹的角度,什么是未来3~5年或5~10年应该重点聚焦的方向?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应由所长充分征集科研人员的建议,并平衡好各方不同需求后再确定。“对基础研究机构而言,必须要有相当比例的项目非常具有前瞻性,但目前所里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聚焦方向,每个课题组都是直接和科技部、基金委签合同。”

  “但是兴奋之余,定下心来,仔细一想:芯片做出来了,没有用,锁在抽屉中,得了奖,又怎样?它只是一张纸。”黄令仪心中始终不甘。

  另一次是2021年底一场国台办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网络歌曲《坐上高铁去台北》实际上反映了两岸民众对实现京台高铁从福建到台北这么一个远景规划的美好愿望。

  张务锋是在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中被查的典型人物。今年4月1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表报道《深度关注 | 纠治靠粮吃粮》,其中披露:纪检监察机关对涉粮腐败问题线索开展大起底,一大批粮仓“硕鼠”“蠹虫”被严肃查处,其中包括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徐宝义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2名中管干部,40余名厅局级干部。

  王印选择成为一名科学教师,辗转任教过三所小学。这些学校位于上海郊区、黄山边缘、浙江县城,都离他的家乡山东很远。在第一所学校时,那里有间闲置的车库,激活了他幼时的手工爱好。很多个周末,他都泡在车库里,买来各种工具,做所需的各类生活用品。

林哲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