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学生用5分钟短片讲述蒙文春联背后的“铸牢”故事

来源: 中关村在线
2024-06-03 07:35:57

  一只羊角是蒙古族小男孩巴特尔手中的“笔”,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的雪地,则是他的“纸”。站在这张白茫茫的纸上,巴特尔正学着写下一副“蒙文春联”……

  这一画面来自名为《春风吹又生》的5分钟短片。不久前,这部由华中师范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拍摄的短片,获得了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单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板块的最佳作品奖。

  全片以“蒙文春联”为线索,讲述了12岁的巴特尔向蒙古文书法传承人巴音达拉学写“蒙文春联”的故事。

  白节是蒙古族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近年来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中出现了不少新内容,贴对联就是其中之一。在博州,越来越多的当地人喜欢贴蒙文春联。巴音达拉介绍:“很多蒙古族牧民认为,门口贴上蒙文春联会更有‘家’的感觉。”每逢过年,巴音达拉便用蒙文书法设计出不同的春联,送给当地的农牧民。他还利用周末在博州青少年宫为当地的孩子开设免费的蒙文书法课,教他们写蒙文春联。

  这件事引起了从武汉来的支教学生们的兴趣。“我们的服务地是有着35个民族的城市,援疆支教让我们为这里带来了新的知识,但同时,当地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也在滋养我们,所以我们想把看到的这些故事记录下来。”短片导演余 典说。

  在拍摄短片的过程中,支教的学生们一次次被感动:阿丽腾阿姨临时改变家庭活动,只为给摄制组提供拍摄场地;巴音达拉老师开着随时会陷入泥地的二驱车,也要坚持接送摄制组……

  短片中,扮演巴特尔的小演员银子贺来自多民族组成的融合家庭:爸爸是汉族人,妈妈是蒙古族人,姥姥、姥爷也是蒙汉结合。据悉,在博州,和银子贺一样,蒙汉结合的“多民族融合家庭”还有很多。

  “石榴千房同膜,是友谊、团结、亲密无间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显化,也是我们拍摄《春风吹又生》这部短片感受到并想与大家分享的。”余典说。(完)(《中国新闻》报作者刘益伶报道)

  当窗外依旧有船影,仍然是青山如黛、碧水东流,记者的脑海中始终回放着白天的点点滴滴和《宿建德江》古诗悠远的情境,似乎在一个巨大的时空矩阵里穿越,有融通相似也有截然迥异。

  影片前半部分节奏很快,类似年轻人喜欢的“剧本杀”。紧接着,故事不断反转,人物正邪难辨,层层递进的悬念反转让观众防不胜防,不到最后不知道究竟如何发展。结局场面悲壮浪漫到了极致,不少观众被震撼得热泪盈眶。

  在当日深夜,就“网易拒绝暴雪顺延服务六个月”的消息,网易回应称,获悉同期暴雪与其他公司的谈判全部是基于三年的合同期,考虑到合作的不对等、不公平和其他附带条件,因此双方最终未能就顺延服务达成一致。

  因为中国春节的时间不是德国假期,李幽锦全家回中国过年就变得困难。不过他们习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包顿饺子,两个孩子加入其中,猪肉馅和韭菜猪肉馅是全家人的“心头好”。

  建德江的故事是浙江江河流域环境治理的缩影。

  “21日晚上11点左右,我就听见警方直升机在空中轰鸣。我今年70多岁了,在蒙特雷帕克市住了近20年,第一次遇到这么严重的枪击事件。”居住在案发现场附近的田女士对<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说。她表示,枪手伤害了这么多无辜的人,大家对此都感到非常愤慨,希望警方在春节等传统节日期间加强对华人社区的保护。(完)

黄佳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