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力度也有广度 港股上半年回购总额逼近去年全年

来源: 中青网
2024-06-26 07:36:50

  ◎记者 唐燕飞

  行至年中,港股回购金额已经突破千亿港元,逼近去年全年——今年以来,截至6月25日,港股市场已有180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回购总金额达到1187.6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大增170.21%,创出历史同期新高。

  回顾来看,2008年至2020年,港股史上出现了五轮回购潮,每次周期在6个月至8个月。值得关注的是,最近的一次港股回购浪潮从2022年开始,已经延续了近三年时间,不仅时间跨度长,而且规模远超历史水平。

  市场上涨 回购激增

  港股本轮回购潮已经连续近三年。2022年至2023年,港股回购总金额分别为1035.16亿港元、1264.96亿港元。今年上半年,回购金额已超过2022年全年水平,距离2023年全年仅一步之遥。2021年,港股回购金额为461.27亿港元。

  在这一背景下,蓝筹股不断加码回购,小市值公司也加入回购大军。近两年来,包括美团、腾讯、小米、京东、快手等在内的互联网科技公司纷纷抛出大额回购计划。

  近三年来,腾讯回购手笔越来越大,2021年为26亿港元,2022年为337.94亿港元,2023年上涨至494亿港元,2024年则抛出了千亿港元回购计划,目前回购额已逼近2023年。

  继去年11月底公布10亿美元回购计划后,6月11日晚,美团又抛出20亿美元回购计划。美团6月6日公布的2024年一季度财报显示,截至季度末,公司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理财投资分别为508亿元人民币和878亿元人民币。

  业内人士表示,港股科技公司持续大比例、连年递增的回购,彰显出对长期价值的充分肯定,有助于提升投资者信心。

  国企出手 主动加码

  今年以来,监管层反复提及“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回购注销、加大分红等方式更好回报投资者” ,一些央地国企主动加入回购大军。

  亏损公司 “花式自救”

  部分亏损的生物医药公司也加入回购队伍。业内人士分析称,这些港股公司股价跌幅较深,为避免因流通性不足而沦为“僵尸股”,不得不开启“花式自救”以提升市值,回购就是其中一种方式。

  这些公司的共同特征是:目前股价低于5港元,较发行价跌幅多在60%以上,成交冷淡等。

  对此,中泰国际策略分析师颜招骏认为,受医疗行业、港股整体趋势等因素影响,这些公司股价水平未达预期且交易量较小。部分公司是在投行的建议下实施回购,以求释放自身股价被低估的信号。

  “港股生物医药企业股价波动剧烈,与港股不设涨跌幅以及允许做空的机制有关。低面值、小市值公司的回购热情相对更高,但实际效用有待观察。”深圳一名私募股权人士认为。

责任编辑:尉旖涵

  “有旱必抗、有苗必保、有水浇水、无水打井”,今年南方秋粮生产能够克服不利天气影响,与及时响应、下沉一线的指导服务密不可分。

  该中心资深研究员及联合创始人尤素福·瓦南迪认为,印尼投资、贸易和GDP增长有诸多因素:一是俄乌冲突带来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促使印尼这一重要的大宗商品出口和投资国吸引到大量投资和贸易;二是今年是RCEP元年,东盟国家正在逐渐享受这个最大的自贸区成立的红利;三是印尼主动将自身的“全球海洋支点”倡议同中国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9520例,其中境外输入135例,本土9385例(河南2881例,广东2461例,内蒙古1113例,重庆669例,新疆638例,黑龙江251例,甘肃221例,山西183例,青海158例,云南106例,山东104例,湖北99例,河北95例,四川70例,湖南69例,北京54例,安徽36例,天津35例,福建28例,陕西17例,辽宁14例,浙江13例,西藏13例,江苏12例,广西12例,江西9例,宁夏7例,贵州6例,吉林5例,上海4例,海南2例)。

  加强对保障城市基本运行的医疗救护、快递外卖、环卫保洁、水电气暖、交通物流、电信通讯等流动人员的健康监测和闭环管理。各乡镇、办事处要开放低风险区内的核酸小屋,为流动人员提供必要的核酸检测场所。各类流动人员要提高防护意识,按规定参加核酸检测,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快递外卖等配送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实行无接触配送。

  朔尔茨在奥斯纳布吕克出生,在汉堡长大。汉堡人以理性冷静、喜怒不形于色著称。这也正是朔尔茨的特点。早期与他相识的社民党员评价他“高智商、善于辩论、做事主动、寡言冷静”。另一位跟他有过不少接触的德国记者也曾说,朔尔茨惜字如金。去年社民党胜选后,有记者问朔尔茨是否吝于情感表达,朔尔茨回答:“我是来竞选总理的,不是来竞选马戏团老板的。”

  澎湃新闻记者从万仲翔先生多位友人处获悉,万里同志次子万仲翔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1月7日下午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郑家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