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随大流”热衷考证 专家:应理性考虑职业目标

来源: 新浪新闻
2024-06-26 18:28:44

  不少中年人热衷考证,但并不一定了解自身需求及职业资格最新变化

  “看到别人都在考,所以我也来考一考”

  近几年来,不少职业资格考试的报考持续呈现火热局面。然而,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不少职场人对于考证呈现“随大流”的心态,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而且不了解一些职业资格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的变化,盲目性较强。为此,专家建议,“考证热”高烧应该退一退,人们应该理性考虑自身情况和职业发展目标,并对相关资格考试的培训增强防范意识。

  记者了解到,近两年越来越多的职场中年人热衷考证,并形成了一股“考证热”。 数据显示,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达1144.2万人次,报考人次超过当年高校毕业生人数;2021年,二级建造师报考人数也达到了500万人次。据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王晓君介绍,2022年,全国取得职业技能登记证书超过1100万人次,较2021年增长超过80%。

  正在备考注册会计师的李详晋告诉记者,新职业、新技能不断涌现,对从业者提出了技能跨界的要求,过去那种靠一种技能干到退休的情况越来越难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多地去学习,来适应新技能以及一些跨界应用技能的学习需要,造价工程师、经济师、注册会计师等证书还是具备一定含金量的。”

  此外,一些中年人也通过考证希望实现个人成就感和满足感,增大社交圈。北京市昌平区的乔女士是一位全职家庭主妇,她感到自己在社交圈子中缺乏话题和独立性。为了充实人生,乔女士开始参加一些兴趣爱好相关的证书培训。“通过考取西式烹饪师和茶艺师等方面的证书,我仅丰富了自己的技能,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她说。

  职业资格目录有变化

  不过,一些中年人埋头考证,却往往忽略了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变化。为此,部分考生花费了时间却是白忙活。今年初,邓曦正在准备计算机及外部设备装备调试员的资格考试,但同事告诉他,这一职业资格已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

  据悉,从2019年开始,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逐渐分步取消,将技能人员水平评价由政府认定改为实行社会化等级认定。其中,76项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已经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包括出入境检疫处理人员资格、注册石油天然气工程师等。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不是取消职业和职业标准,更不是取消技能人才评价,而是由职业资格评价改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改变了评价发证主体和管理服务方式。

  近期,相关部门也发文提醒,要随时关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最新的变化,并非所有证书都是国家承认并值得去考。有些证书已被取消,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具备资质的“山寨”证书,需要在报考前认真做好甄别工作。

  仍须回归理性

  记者采访了多位正在准备考证或由此意向的中年职场人士,很多人的心态是:“看到别人都在考,所以我也来考一考,说不定就有用。”

  然而,随着近几年考证人数不断攀升,不少证书的取得难度也逐渐增大。如一级建造师2022年报考人数约为150万人,而通过率不足一成,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通过率在20%左右。为此,专家建言,考证热须结合自身情况,减少盲从,回归理性。

  律师王耀认为,首先,中年人通常面临着家庭和事业的双重压力,如果过度追求证书而忽视其他重要的生活领域,可能导致身心俱疲。其次是要应对考试压力和可能的失败带来的心理负担。

  在中国政法大学陈忠云教授看来,“考证热”的背后反映的是人们焦虑的心态,对于未来就业的准备,最有效的是清晰的规划和明确的方向,“要理性分析自身,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擦亮双眼避开考证广告的陷阱,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决定是否考证,考哪些证。”

  由于考证热的持续,这一方面的商机也不断增大。多地公安部门提醒,当前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机构鱼龙混杂,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谨慎选择,“一定要注意审查 培训机构的相应资质,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相关信息,如培训机构有无失信等情况,应慎重报考。”业内人士认为,面对乱象,既需要相关培训市场的整治,更有赖于社会对考证恢复理性认知。

  五要强化宣传服务,继续开展“高考护航行动”,解决好考生“急难愁盼”,做好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加大各类涉考涉招培训机构治理,传递以生为本的“正能量”。

  张希清于2016年11月至2020年1月任五常市委书记,后任哈尔滨市政协党组成员、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今年4月25日通报被查。

  调研过程中,高屹强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多采取“四不两直”等形式,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基层干部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谋划推动发展的思路举措。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市委各项规定,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调研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深圳相比苏州转型步调是比较早的,目前的阵痛已经不明显了。”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近十年之前,深圳很多制造业就已经开始向东南亚以及像四川、湖南、广西等地区外迁,这些年看起来没有高歌猛进,但也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为今天的稳定发展打下了基础。与之相比,苏州尽管也正在腾笼换鸟,推动产业转型,“但是从结构调整来讲至少比深圳晚了五年”。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向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郭某某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底线,丧失了基本的初心,言辞非常恶劣,这种人在公务系统只会给群众带来巨大损失。

  “政事儿”注意到,履新衢州市委书记1个月后,高屹就来到荷村村。2022年4月,高屹在荷村村和县、乡、村干部群众围坐在一起,交流学习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的体会收获,共话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他说,实现农村共同富裕,关键在于减少农民、发展产业、深化改革。要通过不断地改革,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更加有效地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村民增收致富,真正实现“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

蔡孟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